“最后一件事情:科研院知院上疏,希望朝廷能够建造一座学院,专门用来培养科研人才,并命名为大明科学院,大家有什么见解?”
冯玉看到上一件事情结束了,于是赶紧插话,推进廷议的进程,不然又要拖一天,这对于这些廷臣来说,廷议的时间是一个未知数。*看`书.屋` ?追¨嶵?欣.章^結~
朱靖煊看着众人,看有没有人出来提出意见。
大臣们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
朱靖煊心中了然,笑着说道:“看来诸位是没有意见了。”
“那既然如此,朕就下旨了。”
朱靖煊正了正声音,大声道:“命令,工部进行选址、营造,规格要超过政务学院,占地达到3000亩以上,日后大明科学院要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
此外,礼部同科研院商议,在科举之外,以大明科学院为名,进行入学考试,每年一次,时间就定在十月十日,学制西年,深造另算。”
吴文章和李子维站出来,作揖道:“臣遵旨。”
朱靖煊看向冯玉,冯玉摇摇头,示意没有什么事情了。
朱靖煊扫视诸位廷臣,说道:“廷议到这里也就结束了,诸位爱卿还有没有事情要上奏?”
户部尚书张义堂站了出来,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奏疏,说道:“陛下,这是关于五桅过洋船商业化的提议,是大明各大远洋商会联名向户部上书的。_求?书.帮¢ *埂¢新?嶵\全`”
“哦?他们想干什么?”朱靖煊疑惑的问道,并命冯玉把奏疏拿过来。
“陛下,他们希望朝廷能够放开五桅过洋船的商用权限,这就可以扩大贸易规模,并且能够更好地穿过风浪,甚至于是武装护卫。”
五桅过洋船通常船体较大,结构坚固,可以说目前大明最强大的战舰就是五桅过洋船。
一般而言,风帆战列舰一般采用前桅、主桅和后桅三根桅杆的设计,这种设计在这个时代的风帆战列舰上较为常见。
三根桅杆上挂有横帆等多种帆具,能够有效利用风力,为战舰提供动力,使其在远洋航行和海战中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适航性。
在种种因素下,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就是三桅的舰船,包括大明、大英这些海军强国。
除了三桅、五桅之外,大明还有六桅船,但是六桅船并不位于战斗序列,而是作为运送兵员、物资。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就使用了六桅船,用来载运兵员,物资粮食之类的,不过这样的六桅船并不是最先进的。+飕¨嗖*晓`税.旺? ,已/发·布-最/歆.璋~結`
现在的大明海军序列,就有五六艘六桅大船。
尽管如此, 五桅过洋船依旧是能够决定海战走向的重器,所以朝廷对于五桅船是有限制的,不允许商用。
张义堂的话音刚落,兵部侍郎陈伟华就挥舞双手,激烈地说:“陛下,万万不可啊,一旦放开权限,五桅过洋船就会变得泛滥,到时候大明海军的战力就会不足,就无法以绝对优势镇压海外领地。”
“而且现在世界上能够完全自行建造五桅船的只有大明一家,要是大量五桅过洋船流出,很可能会推动其他国家的造船业的发展,这明显得不偿失。”
李子维站出来附和道:“陛下,臣附议,目前战舰都是以三桅为主,要是五桅船首接进行商业化,会造成产能严重不足,影响大明海军战舰的列装,这简首是倒反天罡。”
拓明衍也赞同,说道:“陛下,臣也以为现在就将五桅过洋船进行商业化,为时过早,还需等待些许时日。”
朱靖煊点头,随后笑道:“朕觉得大家的忧虑都是为时过早,五桅过洋船的造价很高,这不是商会他们的最优选择,他们之后会发现,还是双桅和三桅最划算,这些商会朕看来是膨胀了,双桅和三桅己经满足不了他们了。”
“朕觉得要加税了。”
朱靖煊的笑容格外灿烂。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
户部尚书张义堂赶忙站出来,赔笑着说:“陛下,加税一事还需从长计议,若加税过重,恐会加大走私的规模,影响海外贸易。”
朱靖煊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无妨,朕并非要盲目加税,而是针对那些奢侈品,比如进口的钟表、呢绒、地毯等昂贵之物,并且对出口的茶叶、丝绸、瓷降低税收。”
“这样既能提高朝廷的收入,还能促进大明商品的出口,换取金银等贵金属,提高国家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