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进出口税收的调整之外,对大明国内的商业税也要进行调整,要将大明目前的税收结构进行调整,逐步降低农业税的比重,这是未来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改革方向。”
看到陛下侃侃而谈,大家发现陛下好像不是开玩笑,好像是认真的要调整税收。
这时,吏部尚书郑洛书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陛下,税收结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需谨慎行事。降低农业税比重,恐会使一些地方官员和商人勾结,无法将商业税完整地收上来。”
朱靖煊微微点头,“郑卿所言极是,朕会让各地御史加强监督,若有官员违规,严惩不贷。”
礼部侍郎也开口道:“陛下,调整进出口税收,必然会引起海外诸国的反应,还需提前做好应对之策。”
朱靖煊目光坚定,“无妨,我大明国力昌盛,商品丰富,他们离不开我们的货物。若有不满,我大明海军也足以震慑。”
廷臣们听了陛下的话,觉得陛下此次改革决心己定,且考虑周全,于是皆无话可说。
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一个稳定的政府,对于变化都是发自内心的抗拒的,这除了人性之外,还有对未知的恐惧。
当然了,还有利益。
这时,礼部尚书站出来道:“陛下圣明,如此既能抑制商会过度膨胀的野心,又能让他们明白朝廷对五桅过洋船的管控之意。”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只不过他们的话语都比较僵硬。
朱靖煊心中冷笑一声,就知道你们这些人不愿意,要不是你们提到了商会的事情,朕还不知道该怎么提出这个事情呢,要怪就怪张义堂吧。
朱靖煊扫视众人,接着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了,由户部拟定加税细则,既要让商会能够接受,又不能影响正常的海外贸易。另外,科研院要加快对新型舰船的研发。”
众臣齐声道:“遵旨!”
廷议至此,又一事项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