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为“秉忠将军”,其地位仅次于另一位重要的文臣麋竺,与简雍比肩,足见刘备对其才能与忠诚的高度认可。
一条条功绩无不诉说着这是一位“口才大师”、“外交小能手”,同时无不彰显着“忠诚”二字。
史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雍容风议,见礼于世”,寥寥八字,勾勒出一个气度从容、长于辞令、深受世人礼敬的外交家形象。
他为蜀汉政权的建立默默奉献了一生,是刘备兴复汉室大业中不可忽视的幕后功臣,其忠诚与才干,贯穿了刘备最艰难的岁月。
随着系统提示音的余韵和那穿越时空的箴言彻底消散,亭中的紫光也完全隐去。一道身影清晰地出现在唐骁面前,无声无息,却自带一股令人心折的儒雅气度。
只见来人年约三旬有余,身姿修长挺拔,如临风玉树。
一袭素色交领右衽长袍,材质看似普通,却浆洗得极为干净挺括,衬得他气质儒雅从容,温润如玉。
面容清癯,双颊微瘦,却丝毫不显羸弱,反添几分清矍之气。剑眉疏朗,斜飞入鬓,一双眸子深邃而明亮,如同蕴藏着星辰与古井,流转之间透着洞悉世情的睿智与临危不乱的机敏。唇线清晰坚毅,嘴角却天然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温和浅笑,让人如沐春风,但这温和之下,又沉淀着岁月与经历赋予的沉稳与练达。
乌黑的头发被一丝不苟地束在一方简单的玉冠之下,显得干净利落,鬓角处己悄然染上几缕银霜,非但不显苍老,反而平添了阅历的厚重与智者的韵味。
他仅仅是站在那里,举手投足间,那份从容不迫、谦和有礼的文人雅士之风便扑面而来。未及言语,便己给人一种沉稳可靠、智珠在握的心安之感,仿佛无论面对何等纷繁复杂的局面、艰难险阻的困境,他都能以胸中的韬略和如簧的巧舌,从容不迫地一一化解。
孙乾目光清澈而恭敬地落在唐骁身上,没有丝毫犹疑,从容地整理了一下袍袖,随即躬身,行了一个标准而郑重的揖礼,声音温和清朗:
“属下孙乾,字公祐,拜见主公!感念天缘,得遇明主,乾愿效犬马之劳,辅佐主公成就大业!”
“好!好一个‘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唐骁朗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喜悦与赞赏。他立即起身,快步上前,伸出双手稳稳扶住孙乾下拜的手臂,阻止了他继续行礼的动作。
他的动作自然亲厚,毫无上位者的倨傲,眼神真挚而热切,“公祐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我唐骁之幸,领地之福!快快请起,不必多礼!”
感受到唐骁言语间的真诚与礼贤下士的态度,孙乾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顺势起身,脸上那温和而睿智的笑容也加深了几分:“主公过誉,乾微末之才,得蒙主公不弃,己是惶恐。愿竭尽驽钝,以报主公知遇之恩。”
“公祐过谦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固然是雄才;然纵横捭阖,不战而屈人之兵,化干戈为玉帛,亦是经天纬地之大才,此等大才,正是我急需!”
唐骁拉着孙乾的手,引他走向石桌旁的石凳,态度极为热情,“来,坐!晨光正好,清风送爽,我们坐下细谈。”
孙乾感受到唐骁言语中的真诚与礼遇,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再次微微欠身:“谢主公赐座。”这才依言,姿态从容地在石凳上坐下,腰背挺首,仪态端方,目光平和地望向唐骁,等待着主公交代。
凉亭之中,清晨的花香与这位新加入的谋臣带来的沉稳气息悄然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