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抵达京城之前,司璟夺了墨延的掌军之权。*白*马.书`院! ^无?错+内!容·
墨延太疯,早己经被仇恨蒙蔽理智。
他想留着司璟的命一起杀进京,念及血脉情的因素几近于无,最主要的,还是想借着太子旗号,多几分遮掩的“名正言顺”,能够少些阻力,同时稳定军心。
这些年皇帝对他的防备始终未消,虽然迫于战局不得不重用他,但也并非全无防备。
军中有一部分人己经被墨延全然收服,但剩下的那些也混杂了皇帝安插进来的势力。
那批人里,将领级别肯定都是忠心皇帝,作为制衡墨延的利器,他们只听从圣命,唯皇帝马首是瞻。^w\a.n\o¨p+e~n¨.?c-o!m!
但他们麾下的普通士兵不会有这么明确的概念。
这些士兵都是普通人,不知道天家争斗,也看不懂平静水面下暗藏的波涛。
在他们看来,太子是储君,是未来天子,也是皇上派来亲征鼓舞士气的主心骨。
所以这部分不打算跟着墨延玩命的兵卒,在一无所知的情形下,更愿意听从司璟的安排。
墨延清楚这一点,所以才想着留司璟一命,在控制住那些不听话的将领后,利用司璟太子的身份诓骗底下士兵听从“军令”。
可他没想到,司璟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无所依从的软弱太子,只要能在战场上活下来,就不可能任他摆布。.零`点-看′书/ ·已?发?布*最^新~章\节*
所以,在稳住战局后,司璟看似不动声色,任由墨延拿下皇帝安插的将领,又顺从配合返京。
其实他早己暗中筹谋,在沈妍的帮助下,赶在入京前成功架空墨延,把全部兵权握在了自己手中。
没有什么比绝对的武力碾压更容易解决问题,在大军推压之下,一切阴谋诡计都将丧失用武之地。
皇帝和司琅各怀鬼胎,想要利用战事杀死司璟,却怎么也没想到,会被自己亲自做下的决定反噬,彻底葬送所有。
在数十万大军的压迫下,不足十万的皇城守军和禁军不足为惧,只用了两天就被彻底攻破。
皇帝终于感受到了生命威胁,在皇宫沦陷前,带领一万禁军慌忙逃了出去。
司璟早有防备,亲自带兵去追,老皇帝死到临头还认不清自己的处境,一看追兵是司璟带领,叫嚣着“忤逆不孝”,全然不认为自己当年为了一己私欲陷害忠臣有错,连带着司璟对他的最后一丝怜悯也消失殆尽。
皇帝死了。
死在不肯当阶下囚。
司璟没有亲自动手,但他手下挥刀的时候,他没有任何恻隐。
父父子子,父慈才有子孝。
他这位“父皇”,从来没有将他当成儿子,即便最初的那几年,也不过是为了坐稳皇位在做戏。
他不止一次想杀了他,生恩养恩,他早就己经还清了,余下的,只有不死不休的仇恨。
你死我活,司璟不会手软,也不可能手软。
老皇帝一死,司璟登基就成了必然。
他没杀司琅,而是喂了他一种毒,让他丧失行动能力,不能自理,只能终日受着煎熬,看着他的“死对头”坐上他梦寐以求的皇位。
朝堂肃清,解决了司琅余党,收拾了顽固不化的守旧一派。
在司璟的雷霆手段之下,这场风波很快平息,朝廷恢复运转。
礼部上奏,众臣商议,很快定下了登基大典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