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活了六十岁,头一回觉得这‘户口’是个让人踏实的东西。以前鬼子拿着它抓人、派苛捐,现在政府拿着它给咱们分地、发种子……”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绿油油的稻田上。赵铁柱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他知道,山那边就是根据地,是抗日力量的后方。而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正因为一本小小的户口簿,重新焕发了生机。
“春杏,等秋收了,咱用新户口簿去区里贷点款,买台新式的脱粒机咋样?”赵铁柱转过身,眼里闪着光。
春杏擦了擦汗,笑靥如花:“好啊!到时候咱把户口簿往合作社的柜台上一拍,就说咱是‘模范户’,看谁不羡慕!”
晚风吹过田野,带来阵阵稻香。村口的老槐树下,张秀才正借着暮色,给围坐着的乡亲们念报纸上的新闻:“……抗日民主政权在沦陷区推行新户籍制度,保障民生,发展生产,沦陷区正逐步成为国家复兴的重要力量……”
话音落下,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掌声越来越响,惊起了树上的几只麻雀,扑棱棱飞向渐渐沉暗的天空。而在每家每户的堂屋里,那本蓝布封面的户口簿,正静静地躺在窗台上,被最后一缕夕阳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那是碎纸堆里长出的新芽,是丈量土地时播下的希望,更是千万百姓心中,照亮未来的晨光。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