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斩神:大梦浮生 > 第四十八章 李阳光工作时间

第四十八章 李阳光工作时间

借助玩偶获得的短暂平静,都一一纳入分析框架。

他写道:

关键补充与更新(续):

事件:创伤核心暴露与情绪宣泄(今晨):

对象在低压力环境下(与绍平歌早餐闲聊),主动且相对完整地披露了关于关键创伤事件(蓁蓁、林薇、陈静之死)的核心细节:

死亡场景描述:证实了对象目睹同伴惨烈死亡(肢体破碎),画面具象化程度高,伴随强烈视觉闪回风险。

能力转移现象:对象首次明确感知并陈述自身获得逝者能力(自然亲和、空间之力、血分身)的过程,并强烈表达“不想要”的抗拒与内疚感。此现象需列为最高优先级研究课题,涉及能量本源、灵魂烙印等未知领域,对理解对象力量本质及稳定性至关重要。

幸存者内疚核心确认:对象将自身存活归因于同伴的“牺牲”与“能力赋予”,产生强烈“被遗弃”感(“她们不要我了”)及“不配生存”的深层罪恶感。此为当前最大心理障碍。

后续反应与观察:

剧烈情绪宣泄:披露后出现长时间、高强度的哭泣,为创伤积压能量的释放。积极信号:宣泄后未出现明显力量失控或极端行为,借助安抚物(泰迪熊玩偶)较快进入平静状态。

对评估者的首接反馈:对象明确表达对评估者(本人)的抗拒(“不喜欢”、“眼睛讨厌”),视为对“被洞察感”的本能防御及移情反应(可能将评估者与过去“观察者”角色关联)。此反馈需高度重视,将调整后续接触方式(减少首视、增加物理屏障如玩偶、由绍平歌/左青主导日常接触等)。

安抚物的显著作用:对象对绍平歌提供的泰迪熊玩偶表现出高度依恋与安抚效果,通过触觉(捏、揉、蹭)及拟人化互动获得安全感。证实具象化、可触知的安抚物对其情绪稳定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评估调整与下一步计划:

1. 核心焦点:暂缓深入创伤记忆挖掘,首要任务转为处理幸存者内疚及建立安全型依恋。

2. 接触策略:短期内本人减少首接面对面接触频次与时长,接触时注意视线管理,多借助绍平歌(对象评价“实在”)及左青(己建立信任)作为主要桥梁。本人转为后台支持与策略制定角色。

3. 干预手段:

借助安抚物:鼓励并支持对象与泰迪熊的互动,可引入更多中性、柔软的安抚物品。

叙事疗法(间接):通过绍平歌等,引导对象谈论环球影城等中性愉快经历,强化“当下”的安全与正向体验。

力量认知重塑(初步):在建立足够安全感后,尝试引导对象思考“她们赋予你力量,是希望你能做什么?”(而非“为什么是我活下来?”),将力量与“守护”或“延续”等正向意义进行初步关联(需极度谨慎,避免触发内疚)。

4. 跨领域协作:急迫需要神秘学、能量研究部门介入,共同研究“能力转移”现象的本质及对对象身心状态的潜在影响。申请召开专项研讨会。

……

键盘敲击声持续着,冷静、专业,与客厅里路岑无声摆弄玩偶的宁静画面,仅一门之隔,却仿佛两个截然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世界。

一个在努力理解深渊的伤痕,一个在毛绒玩具的温暖中寻找着暂时的避风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