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效的协同作战演练,展示了其快速部署和强大的地面突击能力。同时,强大的火炮支援力量在后方怒吼,各种口径的火炮发射出的炮弹如雨点般落在目标区域,展示了德国火炮的高精度打击和强大的火力覆盖能力。这场军事演习不仅是对自身实力的检验,更是对苏联的一种强有力威慑。
除了军事演习,德国还紧锣密鼓地加强了边境地区的防御工事建设,精心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坚固防线。在前沿阵地,德国工兵们如同勤劳的蚂蚁,挖掘了纵横交错的反坦克壕沟,埋设了密密麻麻的地雷阵,设置了各种复杂的反坦克障碍物,如龙牙、三角锥等,试图在敌方坦克进攻的道路上设置重重障碍。在后方,德国部署了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和远程火炮。防空导弹系统具备高度自动化的探测和拦截能力,能够同时跟踪多个空中目标,并迅速发射导弹进行精准拦截,为边境地区的空域提供了可靠的防空保护。远程火炮则拥有超远的射程和强大的破坏力,能够对敌方的集结区域、后勤补给线等重要目标进行远距离打击,形成了一个既能有效抵御地面进攻,又能应对空中威胁的综合性防御体系。此外,德国情报部门更是倾尽全力,加大了对苏联军事行动的侦察力度。他们通过卫星侦察获取苏联军队在广阔区域内的大规模调动信息,利用先进的无线电监听设备截获并破解苏联军队的通信内容,派遣训练有素的特工渗透到苏联境内收集一线情报,通过多种手段全方位收集苏联的军事动态信息,力求对苏联的军事意图和行动做到了如指掌,未雨绸缪。
然而,尽管德国采取了这些全面且有力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的严峻程度,但局势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英国主导的反德联盟在经历初期的挫折后,迅速调整策略,展现出顽强的韧性和强大的适应能力,依然在国际舞台上保持着相当可观的影响力。英国深知舆论的力量,于是利用其庞大的全球殖民地网络,展开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反德宣传攻势。英国的宣传机构制作了大量极具煽动性的宣传资料,通过报纸、广播、海报等多种媒介,向全球各地传播反德言论,试图在国际舆论上进一步孤立德国,将德国描绘成破坏和平、侵略他国的恶魔。同时,英国海军不甘示弱,不断投入资源改进潜艇战术。他们深入研究德国护航舰队的巡逻规律和防御弱点,采用更为隐蔽、灵活的偷袭方式。英国潜艇利用先进的隐身技术和夜间突袭战术,试图避开德国的侦察和防御,给德国的海上运输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虽然尚未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但也让德国海军不敢有丝毫懈怠。
苏联方面,面对德国的军事演习和防御加强措施,不仅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果断的行动来回应德国的威胁。苏联继续在东欧地区大规模增兵,源源不断的部队和装备如潮水般涌向前线。苏联的军事工业也开足马力,加快军事技术的研发步伐。苏联的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投入到新型武器的研制工作中,致力于开发更先进的坦克、火炮和防空系统等。在新型坦克的研发上,苏联科学家们力求提升坦克的装甲防护能力、火力强度和机动性,使其在未来的战场上能够与德国坦克一较高下。在火炮研发方面,他们追求更远的射程、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破坏力。对于防空系统,苏联则着重提高其对低空目标的探测和拦截能力,以应对德国空军可能的突袭。在外交上,苏联积极与周边国家展开密集的外交接触,通过政治协商、经济援助和军事合作等多种方式,试图构建一个更为紧密、协同的防御联盟。苏联承诺为周边国家提供军事保护和经济支持,共同应对德国可能的侵略,以此增强自身在东欧地区的战略影响力,与德国形成对峙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