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打埋伏!"
作战计划很快敲定:由当地游击队负责破坏铁路,制造列车停驶;魏大勇带侦察连化装成铁路工人,接近列车;李云龙则率主力埋伏在峡谷两侧,等信号一起,上下夹攻!
腊月二十六深夜,部队冒着严寒进入伏击位置。战士们趴在雪地里,冻得牙齿打颤,但没人抱怨——都知道这批火炮对八路军意味着什么。
天蒙蒙亮时,远处传来汽笛声。透过望远镜,李云龙看到一列长长的军列缓缓驶来,车头后面是十几节平板车,用帆布蒙着,隐约可见火炮的轮廓。
"准备..."李云龙低声命令。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手指扣在扳机上。
突然,列车猛地一震,前轮出轨了!车头斜着冲出轨道,后面车厢像醉汉般左右摇晃,最后停在了峡谷正中——正好是埋伏圈的中心!
"打信号弹!"李云龙一声令下。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峡谷两侧顿时枪声大作。与此同时,魏大勇的侦察连也从"工人"变成了战士,迅速控制了列车中段。
日军护卫部队反应很快,立即依托列车构筑防线。这些关东军老兵枪法极准,几个试图接近列车的八路军战士应声倒地。
"他娘的!"李云龙骂了一句,亲自扛起那门试制的"土火箭筒","给我掩护!"
在机枪火力掩护下,李云龙匍匐前进到一百米处,瞄准列车中部那节车厢。"轰"的一声,火箭弹拖着尾焰飞出去,正中目标!
爆炸掀翻了整节车厢,露出下面蒙着帆布的火炮——竟然是十几门崭新的105毫米榴弹炮!这下所有人都红了眼,冲锋号响彻山谷。
白刃战在列车旁展开。日军拼死抵抗,但架不住八路军人多势众。最精彩的是魏大勇那组人——和尚抡着大刀冲在最前面,连续劈翻三个鬼子兵,硬是杀出一条血路!
半小时后,战斗结束。日军一个中队全军覆没,八路军伤亡八十多人,但缴获了十二门105榴弹炮和大量炮弹!可惜的是,这些炮太重,靠人力根本运不走。
"炸了!"李云龙咬牙下令,"一门不留!"
"司令!"老周突然喊道,"能不能拆几门关键部件带走?咱们兵工厂说不定能仿制!"
李云龙眼前一亮:"好主意!快!能拆多少拆多少!"
战士们七手八脚地拆卸瞄准器、炮闩等关键部件,剩下的浇上汽油全部炸毁。临走时,李云龙还让人在残骸上贴了张纸条:"多谢馈赠,来日加倍奉还!——李云龙"
这场"劫炮"行动震动华北。日军高层怎么也想不到,八路军竟敢对重兵护卫的军列下手,还成功了!为此,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下令彻查,一连撤了三个联队长的职。
而李云龙这边,虽然没能带回完整的火炮,但缴获的瞄准器等关键部件让兵工厂如获至宝。老周带着几个老师傅日夜研究,居然真的仿制出了几门简易山炮,虽然射程和精度不如原版,但对缺乏重火力的八路军来说,己经是质的飞跃。
转眼到了除夕。根据地虽然物资匮乏,但乡亲们还是想方设法送来了饺子、豆腐和自家酿的米酒。战士们轮流站岗,其余人围坐在篝火旁,有说有笑地包饺子。
李云龙和赵刚挨个帐篷慰问,最后来到伤兵住的山洞。这里条件最好,铺着厚厚的干草,还有炭盆取暖。见到司令员来了,轻伤员纷纷起身敬礼,重伤员也挣扎着想坐起来。
"都躺着!"李云龙赶紧按住一个腹部受伤的小战士,"今年过年,咱们不讲那些虚礼。"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尝尝,老乡特意给伤员包的羊肉馅饺子。"
小战士咬了一口,眼泪唰地流下来:"司令...我想家..."
洞内一片寂静,只听得见炭火偶尔的噼啪声。李云龙环视这些大多不到二十岁的年轻面孔,喉头也有些发紧。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说:"同志们!我知道大家想家,想亲人。但你们想想,咱们为什么在这冰天雪地里拼命?不就是为了让家里的老爹老娘,能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吗?"
"等打跑了小鬼子,我李云龙亲自送你们回家!到时候,咱们一起包饺子,一起放鞭炮,好好孝敬爹娘!"
这番话让伤员们破涕为笑。有个失去右臂的老兵高声说:"司令,到时候你可得多喝几杯!"
"喝!不醉不归!"李云龙豪迈地挥手,转身时却悄悄抹了抹眼角。
回到指挥部,赵刚递过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老李,趁热吃吧。"
李云龙接过碗,却先给赵刚倒了杯酒:"老赵,这一年辛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