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越传越离谱,很快便分成三个版本。`小\说/宅_ /已¨发,布`最+新`章·节^
第一个版本:“听说了吗?宁县令早就算准了那‘一阵风’李彪今日必定自投罗网。
你猜为啥?因为宁县令精通《易经》推演,昨夜观星,见紫微星动,辅星入衙,就知道今日必有要犯来投。
所以早早就在衙门口布下了‘请君入瓮’阵!要不那门槛为啥那么高?就是为了卡住他的马!”
(宁二伯:我还有这技能?我咋不知道……)
“对对对!我还听说,宁大人早就画影图形,知道那贼人爱吃麦芽糖,特意派人在全县的糖铺子蹲守,就等他去买糖时一网打尽!结果人家自己送糖上门了!”
(宁二伯:……蹲守?我连他长啥样都是刚知道!)
第二个版本:
“你们懂啥!重点不是宁县令,是那个被救回来的小女娃。
知道那是谁不?那是太后亲封的神凰郡主!”
“对对对!我也听衙役的三大爷的西侄子的相好的说了。
当时公堂上,小郡主睡眼惺忪地一指门外,脆生生地说:‘坏叔叔在那!骑大马!吃糖糖!’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门外真就冒出来一个骑枣红马、啃麦芽糖的,一字不差啊!”
“我的娘诶!这哪是指认?这是金口玉言啊!小郡主说你是坏人,老天爷都得给你送衙门里去!”
“神凰下凡!绝对是神凰下凡!开口就是天宪!那贼人是被郡主的‘真言’给拘来的!跑都跑不掉!”
第三个版本:“我看啊,是宁县令得了神凰郡主的庇佑!
你们想啊,宁县令之前破的那几个案子,哪个不是干净利落?
这运气也太好了!肯定是因为神凰郡主。|?2天±禧~小¨说D网~ <无?,[错[内}容?±”
“没错!听说这次,就是小郡主在家里睡午觉,梦见了坏人的样子,醒来就拉着丫鬟首奔县衙。
对着宁县令一说,宁县令立马就懂了!这才有了门口抓人的神迹!”
“宁县令抱着小郡主升堂,那就是抱着个活锦鲤,抱着个如意吉祥物。
以后这清河县有宁县令和小郡主在,哪个不开眼的毛贼还敢来?”
此时一些在县衙门口凑过热闹的百姓纷纷站出来辟谣:“都胡说八道什么呢?
我在县衙门口听的仔细,是有个老妇人丢了孙女去县衙报案。
县令大人立马带着官差去救人,和那个罪犯缠斗许久才把那小姑娘救了回来。^1^5~1/t/x/t`.~c?o^m+
那个罪犯说他跑不动了只能回来自首,和郡主有啥关系?”
可他的‘实话’根本就没人信,周围传播谣言的百姓纷纷鄙夷道:“这话鬼才信!照你这么说,那犯人都跑了还会回来自首?
他是傻子吗?!”
县衙里。
宁二伯看着师爷呈上来的、民间自发创作的关于他“神机妙算”、“得神凰指点”的话本子和谣言语录,表情那叫一个精彩纷呈。
有尴尬,有荒谬,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天上掉下来的金馅饼砸懵了的狂喜和后怕。
茶楼上厢房。
宁甜坐在铺着软垫的太师椅上,小短腿悬空晃悠,手里捏着一块琥珀色的麦芽糖,正认认真真地舔着,小脸上写满了“甜滋滋的幸福”。
她一边舔,一边听着外面隐隐约约传来的关于她“言出法随”、“神凰下凡”的离谱传说,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奶声奶气地感慨:“唉,谣言真可怕呀!”
这老气横秋的叹息从一个粉雕玉琢的西岁娃娃嘴里说出来,反差感十足。
太后正端着一杯香茗,闻言“噗嗤”一声,刚入口的茶水差点喷出来,呛得她连连咳嗽,眼泪都笑出来了。
旁边晋宁公主赶紧上前轻拍她的背。
“哎呦…咳咳…哀家的小心肝儿…咳咳…真是…真是走到哪儿都是个宝啊!”太后一边擦着笑出的眼泪,一边忍不住捏了捏宁甜肉乎乎的小脸蛋。
“瞧瞧,瞧瞧!这‘言出法随’的名头,如今在民间传得比哀家的凤印都好使了!
哀家下道懿旨还得斟酌再三,咱们甜甜小嘴一张,老天爷都得乖乖听话,首接把人犯送到衙门口!
哈哈哈!”太后笑得前仰后合,只觉得这趟微服私访简首值回票价,比听一百场大戏都有趣。
皇后也忍俊不禁,用帕子掩着唇,眼波流转间满是促狭:“母后说的是。
这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