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这里,青龙关!"
众人哗然。青龙关是马家军的重要补给基地,守军不少于两个团,而且城墙坚固,易守难攻。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想不到我们会打。"李云龙冷笑道,"而且,我有个内应。"
原来,被解救的铁匠有个堂弟在青龙关当伙夫,对关内情况了如指掌。通过他,李云龙得知一个重要情报:五天后是马家军师长马奎的五十大寿,守军大部分军官都要去祝寿!
"寿宴当晚,我们里应外合,端了这个王八窝!"李云龙的大手重重拍在地图上。
计划迅速展开:铁匠的堂弟秘密联络关内苦力,准备在行动时制造混乱;地下党的同志伪造了祝寿队伍的通行证;工兵排日夜赶制云梯和炸药包;侦察连则反复演练夜间突袭。
第五天傍晚,一支"马家军"队伍大摇大摆地走向青龙关城门。领头的是化装成敌军团副的李云龙,旁边是"护兵"张大彪,后面跟着二十名精挑细选的突击队员,武器都藏在寿礼箱子里。
"站住!干什么的?"城门哨兵喝问。
李云龙傲慢地扬起下巴:"瞎了你的狗眼!我们是黑虎团的,给师座送寿礼!"
哨兵检查了通行证,又看了眼精美的礼盒,犹豫道:"长官,上头有令,今晚任何人不得..."
"啪!"李云龙一耳光抽过去,"师座寿辰,你敢拦?信不信我让军法处扒了你的皮!"
这一巴掌把哨兵打懵了,再加上张大彪适时塞过去两块大洋,城门终于缓缓打开。
队伍进城后,按计划首奔军火库。沿途巡逻队虽然觉得这支"友军"面生,但看到他们熟门熟路的样子,也就没多问。
军火库前,守卫明显严格许多。"口令!"哨兵枪口对准众人。
李云龙面不改色:"万寿无疆!"
这是铁匠堂弟提供的当日口令。哨兵放下枪,却还是不放行:"长官,军火库重地,没有师部手令..."
"师座手令是吧?"李云龙假装掏兜,突然拔出驳壳枪,"这就是手令!"
"砰砰"两枪,哨兵应声倒地。突击队员们迅速打开箱子,取出武器控制了军火库。与此同时,铁匠堂弟也在关内放起火来,顿时多处浓烟滚滚!
"发信号!"李云龙命令道。
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埋伏在关外的红军主力立即发起总攻!关内守军猝不及防,加上军官大多去喝寿酒了,指挥系统完全瘫痪。短短两小时,号称"铁打"的青龙关就换了主人。
最精彩的是,喝得烂醉的马奎师长被堵在了寿宴上。当红军战士冲进去时,这个平日作威作福的军阀还举着酒杯喊"干杯"呢!
"马师长,这杯我敬你。"李云龙拎着血淋淋的大刀走进来,"敬你欺压百姓,敬你血债累累!"
马奎的酒一下子醒了,扑通跪倒在地:"好汉饶命!我...我有钱,有很多钱..."
"留着买棺材吧!"李云龙一刀劈下,结束了这个恶魔的生命。
夺取青龙关的战果远超预期:缴获步枪两千余支,机枪三十挺,子弹数十万发,还有西门山炮和大批粮食被服。更重要的是,这一仗彻底打乱了马家军的围剿计划,迫使敌军转入防御。
庆功会上,徐司令派来的通信员带来了嘉奖令和新的任务:以黄羊镇为中心,建立方圆两百里的巩固根据地,迎接主力红军北上。
"同志们!"李云龙站在关墙上,望着下面欢腾的人群,"今天只是个开始!我们要让红旗插遍西北,让所有穷苦人都过上好日子!"
欢呼声中,夕阳将关墙染成金色。远处,新组建的骑兵队正在演练,马蹄声如雷;近处,百姓们和战士一起搬运物资,笑声不断。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新的希望正在生长,如同戈壁滩上的红柳,越是干旱,越是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