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的第一个玩具,就是我爷爷在大集上给我买的,是一个玻璃咯嘣,一吹就能响,结果当天晚上就被我给打碎了。”
“哈哈!我赶集就是为了吃,每次去都缠着我奶给我买好吃的,那个苞米棍我特别爱吃,一顿能吃半袋子!”
“大集上的肉是真香啊!我那时候就盼着爷爷去大集上割点肉回来吃,那味道我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
“我年轻那会,赶集比这还热闹,去一趟还得洗洗头,刮刮胡子呢!”
观众们讨论着自己记忆里的赶集回忆,李启文这边,则和林小婉把摊位支起来了。
所谓的摊位,就是把面包车的后备厢抬了上去,露出了内部装在袋子里的炒粸。
这大集上也有卖炒粸的,但正如小婉所说,品相看着一般。
他们带来的炒粸,用料十足,光是金黄的色泽,看着就胃口大开了。
而当小婉把袋子口解开,袋里的香气飘出后,瞬间就吸引了许多客人的注意力。
这次李启文和林小婉炒的炒粸,比之前那次用料还扎实。
不光加了大量的黄油,鸡蛋,还加了秦叔家买来的纯天然蜂蜜。
在炒的时候,高天风闻到香气,就被馋得偷吃了不少了。
要不是怕他吃多了拉不出粑粑,李启文拦了他一下,他估计吃炒粸都吃饱了。
常年赶大集的客人们都是识货的。
这种用料扎实的炒粸,光是香气,就不是那些掺杂劣质香精的零食能比的。
当即就有一个大姐开口问了价。
昨晚炒好以后,李启文就和林小婉算了帐。
这些炒粸光是成本,就达到了六块多一斤。
但当大姐问起的时候,林小婉略一尤豫,还是喊了12块一斤的价格。
大姐很识货,没有讲价,就让她称了两斤。
给大姐装好,收了钱后,林小婉看到李启文带着调侃笑意的眼神,不好意思的解释:“第一天卖嘛!就当是试试水,薄利多销。”
说着,她怕李启文还不开心,就伸手撒娇似的捏了下李启文的骼膊。
李启文笑了笑,没说什么。
卖12块一斤,赚得是少了点,但也有得赚。
只要小婉开心就好,赚多赚少无所谓。
反正他也不靠卖炒粸赚钱。
有大姐开头,很快就有客人围了上来。
林小婉热情的招呼他们可以试吃,尝过再决定买不买。
客人们闻言,纷纷伸手抓了一把,送入口中嚼着。
好东西是吃得出来的,品尝过后,几乎每个客人都买了些。
林小婉忙着称重,收钱,三十斤炒粸居然不到二十分钟,就全部卖光了。
尝了炒粸,却没买到的客人们见状,有些着急,七嘴八舌的冲林小婉问,他们下次大集还来不来。
“叔,婶,我们下次大集还来的,下次我们多炒些,肯定让你们都买到。”
送走了客人们,林小婉兴奋的冲李启文晃了晃手机:“卖得好快呀!这才不到二十分钟就卖完了!
下周我们多做点,再来卖吧?
二十分钟就赚一百多块,要是咱们跟着大集走,每天都出摊,肯定能赚好多钱!”
“哪有那么多时间呀?”
李启文抬手刮了刮她的鼻子:“你还得做手工皂,我还得抓紧时间修老宅,哪有时间跟着集市转呢?”
“也是。”
林小婉稍稍冷静了些,随即又想到了什么,问:“那能不能让我妈卖?她到了冬天没事干,让她做炒粸赶集卖怎么样?
她那几个姐妹也一样,到了冬天,都没收入,能去县里餐厅端个盘子刷个碗,都算是好工作了。”
像林小婉她妈妈这样的中年妇女,其实都有这样的尴尬问题。
春夏秋农忙的时候,地里离不开人,只能回村里务农。
到了冬天,断了收入,想多挣点钱,却又找不到短期能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