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顶级人物成功大智慧-胡雪岩卷 > 第20章

第20章

总兵王得榜教练火器,健锐两营。此时左宗棠又受朝廷委派筹办南洋防务,为加强实力,已派王得榜出京到湖南招募兵勇。预计招募六千人马,需要有四千只火枪。同时招募来的新

兵粮饷虽说有户部划拨,但首先就要有的一笔启动经费总是不能少的。略略一算就需二十五万。当年左宗棠西征时,在上海设了一个粮草转运局,全权交付胡雪岩掌管,专门料理西征所需粮草、医药、军火等事务。这一个转运局,左宗棠西征回到朝廷之后并没有撤消。这个时候,左宗棠自然又想到了胡雪岩,特地将胡雪岩从上海招到南京,向他交待为自己筹饷和购买军火的事宜,胡雪岩亦满口应承。

胡雪岩虽然答应下来这两件事,但实际做起来却很有些棘手。棘手之处首先还是一个钱字。左宗棠此前为粤闽协赈已经要求胡雪岩拨给二十万现银,如今又加了二十五万。同时,转运局存有的洋抢只有两千五百支,所缺之数要现买。按当时价格,每支火枪纹银十八两,加上水脚即要付给中间人的回扣,一千五百支需银三千两。几笔加起来,已近五十万两之多。若在平时,这五十万两银子对于胡雪岩也许并不是特别的为难,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其一,由于中法纠纷,上海市面已经极其萧条,加上胡雪岩为控制生丝市场,已投人两千万用于囤积生丝,致使阜康钱庄也是银根极紧,难于有能够调动的头寸。其二,为了排挤左宗棠,不让他在东南插足,李鸿章已经定计在上海搞掉胡雪岩,授意上海道卡下各省解往上海的协饷。这一部分协饷,原是用来归还胡雪岩为左宗棠经手的最后一笔洋行贷款的。这一笔洋行贷款的第一期还款期限已经到了。按照约定,协饷不到,即必须由胡雪岩代垫。

境况如此不好,本来胡雪岩可以向左宗棠坦白陈述自己的难处,求得他的谅解,即使推托不了这两件事,至少也可以获准暂缓办理,那他也可以获得一点喘息的时间。但他不愿意这样做。他知道左宗棠虽然入了军机,但事实上已经老迈年高,且衰病侵寻,在朝廷理事的时日已经不会太多,自己为他办事也许这是最后一次了。自结识左宗棠之后,为报知遇之恩,他在左宗棠面前说话从来没有打过折扣,因而也深得左宗棠的信任。他不能也不愿意让人觉得左宗棠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仰仗了,自己也就可以不为他办事了。更重要的是,为人最要紧的是收缘结果,一生讲究信用,为自己创下牌子,最后为一件事就把牌子砸了,实在是不划算,自己也决不甘心。

胡雪岩在对左宗棠的态度上,至少有两点可以让我们感佩:

第一,决不用完就扔,过河拆桥。胡雪岩结识左宗棠,从他作为一个生意人来说,他是将左宗棠作为可以利用、倚靠的官场靠山来“使用”的,他也确实从这座靠山得利多多。但是,他也决不仅仅只是将左宗棠作为能靠就靠、靠不住了就弃之他投的单纯的靠山,因而即使自己已经处于极其艰难的境地,他也要完成左宗棠交办的事情。从个人品德上来说,这不能不让人感佩。

第二,维持信用,始终如一。他决不愿意一生注重信用而到最后为一件事使这信用付诸东流,因此,即使到了真正是勉力支撑,而且岌岌可危的时候,宁可支撑到最后一败涂地,也要保持自己的信誉、形象。

无论是从做人的角度看,还是从做生意的角度看,这两点其实都很重要。一个生意人的信用,既要看他在某一桩具体生意运作过程中的守信程度,更要看他一贯的信誉状况。生意人的信誉形象是由他的一贯守信建立起来的。而且,建立信誉形象难而破坏信誉形象易,一次的信用危机,足以使用一辈子的努力建立起来的信用形象彻底坍塌。这是任何一个生意人都不能不时刻主意的。

不用说,生意上的信用,其实来自生意人的信义,一个对别人用完就扔,甚至过河拆桥的人,决没有信义可言,人们也决不会相信这样的人会有信用。纵横于生意场上,即使是竞争对手,也

要有得帮人时且帮人的胸怀,而对于自己的生意伙伴的声誉、利益,则更要有一种尽力加以维护的自觉意识。

胡雪岩与他的生意伙伴之间那种自觉的相互维护就很令人感动。

王有龄在太平军攻打杭州时率杭州军民固守,最后于城破之际自杀身亡。杭州被官军收复之后,胡雪岩料理王有龄的后事,其中一项,就是要就王有龄生前交托给阜康钱庄经营的十二万银子向其亲属做一个交待,而且必须有现款交给对方,不能仅仅只是口头的交待。这一点对于胡雪岩的声誉影响极大,因为如果不能拿白花花的现银子捧出来,一方面可能失去王家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