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也仍然将他应得的一万五千多银子划到他的名下,、他们之间也仍然是可以相互托靠的朋友和伙伴。
生意伙伴之间也需要信用的保证。这种保证当然可以是合作伙伴之间的朋友感情。但生意场上仅有感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感情之外的按规矩来的保证,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亲弟兄,明算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这句话中透出的人们由生活经验而来的智慧,也的确自立国号为太平天国。洪秀全改江宁(今南京)为“天京”,定尊号为“天王”,置百官,定朝仪,发禁令。并由“天官丞相”林凤祥、“地官丞相”李开芳率领一路兵马出征,夺取镇江,从瓜洲北渡,攻陷维扬,已成北取幽燕之势。与此相对应,朝廷也不示弱,派出两位钦
差大臣,一位带兵前出江宁,在江宁城东孝陵扎营,形成围城之势。另一位钦差大臣就是曾任直隶总督的琦善。琦善率领直隶、陕西、黑龙江的马步各军,由河南南下,迎头狙击林凤祥、李开芳。目前这两支兵马都基本站稳了脚跟。”
时局的这一变化,意味着朝廷与太平军之间,将有一场决定胜败的大战,而且,在王有龄看来,局势会向有利于朝廷方面发展,关键只看朝廷的练兵和协饷办得如何。
朝廷与太平军之间的战事在即,又意味着做粮食生意将大有可为。一方面交战双方军队都需要粮草,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另一方面,战火一起,没有不造成百姓流离,农田荒芜的,加之交通不畅,粮食转运困难,也就必定造成饥荒。因此,不管哪一朝、哪一代,只有一动刀兵,粮食就一定涨价。这个时候,做粮食生意,只有囤积得好,能够不受大的损失,无不发其大财。听到这个消息,胡雪岩感到的是一阵欣慰,因为在他看来,和漕帮议定的由他们垫付漕米,到时以等量大米归还的协约,真的是帮了他们的忙了。而王有龄想到的,却是与其让别人赚,不如让自己赚。他要改变原来商定的协议,就是想将那批议定将来要还给漕帮的等量大米囤积起来,等战事一开,自己卖出赚钱。他甚至想到就借漕帮的通裕米行来囤积这批粮食。
胡雪岩一明白了王有龄的意图,立即就表示坚决反对。他对王有龄正色说道:“主意倒是好主意,不过我们做不得。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答应漕帮的事,不能反悔,不然叫人家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
不用说,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胡雪岩与王有龄之间的差别,我们也可以看出胡雪岩确实也算得上一个能够“说一句算一句”的诚信君子。
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它的确切含义,也就是答应了的事情,达成了协议,只要不是万不得已,就必须遵守、履行,不能随意反悔,特别是不能如王有龄所想的那样,情况于自己不利的时候,求着别人帮忙,而到了情况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却又想着按对自己有利的方法办。从一般商人的眼光看,也许王有龄的打算也并不为过,一来商人图利,有得钱赚就尽可能去赚,只要不违法,也就无可厚非。商人自有商人的价值标准。二来漕帮此时本来就急于脱货求现,以解燃眉之急,改垫付为收购,也许还正合他们的心愿,也算不得是不守信用。但是,这里事实上还有一个自扪良心的问题。一切只为自己打算,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想想别人,本身就不是诚信君子所为,本身就是不讲信义也没有信用。这样的人,自然也就叫人看不起了。而从做生意的角度看,叫人看不起,也自然不会有人和你合作了。
成功语录: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了漕帮的事,不能反悔,不然叫人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