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顶级人物成功大智慧-胡雪岩卷 > 第24章

第24章

1**4年(同治三年)从太平军手中夺回浙江省城杭州之后才被赏穿黄马褂的。况且黄马褂一向由皇帝主动特旨赏赐的,哪有臣下指名讨赏的道理。

但左宗棠为了胡雪岩的缘故,一不怕碰钉子,二煞费苦心做文章。他开始打算在赈案内保举胡,经与陕甘总督谭钟麟商议,觉得纵然获皇帝特旨谕允,也难过部验一关,于是,在1878年3月26日(光绪四年二月二十三日),左宗棠上

疏请求皇帝饬令吏、兵两部于陕甘、新疆保案从宽核议。第二天,他又写信给谭钟麟,其中提道:“即以时务言之,陇事艰难甲诸行者,部章概以一律,亦实未协也。……胡雪岩为弟处倚赖最久、出力最多之员,本为朝廷所洞悉,上年承办洋款赡我饥军,复慨出重赀恤兹异患,弟代乞恩施破格本属有词,非寻常所能援以为例。……如尊意以陕赈须由陕西具奏,则但叙雪岩捐数之多,统由左某并案请奖,亦似可行。”4月12日(三月初十日),左宗棠又写信给谭钟麟,说:“实则筹饷之劳惟雪岩最久最卓,本非他人所能援照,部中亦无能挑剔也。”10天以后,左在给谭钟麟的信中指出:尽管黄马褂非战功卓著者不敢妄请,但它大致依照花翎的章法,胡雪岩既然已得花翎,已类似战功之赏,而且他对全国各地水旱灾害赈捐达20万,谁能比得上?由此左认为替胡雪岩奏请黄马褂似亦并不为过。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左宗棠终于在1878年5月15日(光绪四年四月十四日)郑重地上了《道员胡光墉请破格奖叙片》,除记述胡雪岩办理上海采运局务、购枪借款、转运输将、力助西征的劳绩,还长篇累牍地罗列了胡雪岩对陕西、甘肃、直隶、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灾民的赈捐,估计数额达20万内外,“又历年捐解陕甘各军营应验膏丹丸散及道地药材,凡西北备觅不出者,无不应时而至,总计亦成巨款,其好义之诚,用情之挚如此”。左宗棠在奏件中还发誓:“臣不敢稍加矜诩,自蹈欺诬之咎。”这样,胡雪岩既有军功,又有善举,还有被朝廷倚为肱股重臣的左宗棠的担保,清廷果然批准给胡雪岩穿黄马褂,皇帝还赐允他在紫禁城骑马。胡雪岩在杭州城内元宝街的住宅也得以大起门楼,连浙江巡抚到胡家,也要大门外下轿,因为巡抚品秩只是正二品。乾隆时期的盐商曾因巨额

报效而获红顶,但像胡雪岩这样既有红顶子又穿黄马褂、享有破天荒殊荣的却是绝无仅有,难怪这位特殊的官商被人称为“异数”。

胡雪岩具有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既有官的荣耀,又有商的实惠。他借助官衔来抬高身价,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胡雪岩这一条思路和做法,值得当今商界人士借鉴。

商人的一生先是为了钱,后是为了名!胡雪岩终于无力回天,一溃千里,所有的荣耀与财富,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烟消云散。不过,胡雪岩到底是胡雪岩——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他没有为自己匿产藏私,输得光明磊落。

胡雪岩本来是可以,也有条件为自己私匿下一些钱财的。想想他几十年驰骋商场,创下偌大一份家业,仅二十多家典当一就值二百多万,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说现银,就是家中收藏的文物字画,女眷置备的首饰细软,私藏几许,大约也可以让他在生意倒闭之后维持一个相当阔绰的生活。说他有条件这样做,是因为即使在他的钱庄、丝行全面倒闭之后,由于有左宗棠的转圜斡旋,他也只是被革去二品顶戴,责成清理,而并没有最后查抄。而且,螺蛳太太、乌先生也都提出过留下一些家产的建议,并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但胡雪岩没有接受这样的建议,只是为了满足和安慰一下螺蛳太太不服输的心性,才勉强同意为她转移出去一些女眷的私房,而实际上即使仅仅这一点,他也没能做到——“一切都是命!”他认命。这不能不让人感佩。

在自身不保的艰难中,他也没有失去他宽以待人的心性。

为自己的私利终而导致阜康倒闭的宓本常,在阜康无救之后自杀身亡,在胡雪岩看来这实在是“犯不着”——这时的胡雪岩其实已经原谅了他的过失和不义。他特别嘱咐古应春料理好宓本常的后事,虽然宓本常确实不厚道,但朋友一场,他的后事不能不管。

身处绝境,他还能为别人着想。

夜访周少棠,回来由自己身上的寒意想到今年的施棉衣、施粥饭的善举应该照往年一样尽量办起来。而对于自己已经倒闭关门的生意,他却并没有多少放在心上不能释怀的。他并不怕官府查抄,因为公款有典当做抵,可以补齐,因而他可以不管。他更放心不下的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