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结构形成了最完善的指挥控制系统,韦尔奇从中发现的却是公
司领导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韦尔奇上任之后短短一年中,更换了24个产业集团负责人
中的10个,这在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即使在美国,即便
不是通用这样的大公司,也是不可思议的。但事实上并没有因此
而出现可怕的后果。相反,这一措施为他实施放权,培养所谓
“所有感”奠定了基础。没有思想上的一致,没有执行战略的自
觉的统一步调,就不可能有高度的集权,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放
权。
通用的经理们都很明白,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成本指标和
市场份额目标达不到,就只有离职一条路。“他们必须比别人更
富有想像力,更善于与人打交道,比别人更清醒”。“他们必须懂
得怎样从下属处获得最多的贡献,因而他们必须关心雇员,给予
信任,赢得支持”。他们还要记住韦尔奇随时准备解雇那些一再
粗暴对待下属的经理。
在韦尔奇时代工作的通用的经理们,除了要“高度自觉、灵
活、有判断力,充满活力”以外,必须“不害怕变化,而是敢冒
任何风险,欢迎和主动创造变化”,也就是有开拓与改革的精神。
他们不是“事务型”,而是“改革型”经理。
在那段期间,韦尔奇遭受了很多批评,是因为他的许多措施
都是破坏性的。然而,这些混乱是有方法对付的,这是更新之前
的创造性破坏。
在革命过程中,要催促人们了解改革的必要性。它需要果决
和勇往直前的行动,以及愿意面对冲突的意愿,这时候***必
须扫除从中阻挠的任何障碍。
“你必须是这个行业中的翘楚,要不然就不要长久经营。”韦
尔奇于1983年的公司年报中这么写道。当时,学到教训的通用
人已经明白,这不只是经营观念的表达而已。
在对通用电气公司的管理中,韦尔奇提出的许多经营战略都
是源于其对特定现实准确判断后的应对措施。有关核能部门的经
营方向之争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核电项目是通用电气在20世纪60年代上马的,它当时与飞
机引擎和计算机并称为三大风险项目。后来,飞机引擎业务逐步
发展壮大,而计算机业务则被出售掉了。
到了1981年秋天,核电业务部门重新调整思路,终于制定
出了新的计划。而且,他们还将核反应堆业务部门的雇员从
1980年的2410名减少到了1985年的160人,并且将绝大部分建
设反应堆的基础设施都拆掉,把力量集中到对先进反应堆的研究
上,以备将来有一天世界对核能利用的态度可能会发生转变。
按照韦尔奇的思路,核电业务部门的技术服务开展得非常成
功,净收入从1981年的1400万美元增加到1982年的7800万美
元,1983年则增长到1亿1600万美元。这正符合韦尔奇关于服
务业在通用公司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重要角色的构想。
情况也正如韦尔奇所预料的那样,自从韦尔奇走访核能部门
之后的近20年里,核能部门只接到了四份订单,全都是订购技
术上更先进的反应堆的,且没有一份是来自
美国。
通用公司的业务如此广泛,人员众多,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
呢?公司在110年的发展历史中,根据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
的需要,不断变革组织机构,逐步形成了一个决策高度集中,经
营非常灵活,生产专业化、集约化的科学管理体制。在机构设置
上表现为公司(投资中心)——产业集团(利润中心)——工厂
(成本中心)这样三个层次。
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财务
高度集中,使公司成为投资中心;简政放权,使产业集团具有充
分的经营自主权;公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