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不拘小节、开放性思
维、消除官僚习气、提高员工参与意识、营造好学
的企业文化、以及韦尔奇的三S理念——自信(Self
fidce)、简化(si**licity)与速度(speed)。
一旦上述经营理念在公司上上下下得以推广,质量
必然提升——至少这是韦尔奇的逻辑。事实上,在
通用电气基本没有担心质量水准的内在动力。因为
只要通用电气的利润持续增长,就基本上没有人关
心是否通用电气的质量是提升到了应有的高水平。
然而,阅读了员工的调查问卷后,韦尔奇才真正意
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看到了那些鼓励通用电气
提高质量的标语和旗帜,但是从未真正注意过这个
问题。现在。看到自己员工的抱怨,他明白他的逻
辑完全错了。他意识到他别无选择,只有行动,果
断地行动。
韦尔奇清楚,只有发动一场基于全公司广大员
工支持下的行动才能够帮助他达到他的目标:从实
质上大幅度改进通用电气产品和生产工序的质量。
每个人都必须参与进来。他不反对更多的标语和旗
帜,但是这一次必须有实际意义上的行动方案以及
对情况精辟入里的分析。新的行动方案的详尽程度
应与一项周密的作战计划相似,而不应是一套言之
无物的空洞的口号。在韦尔奇的世界里,不存在失
败。
一旦韦尔奇被事实说服决定。从而直面通用电
气的质量问题时,他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切实的行动
的,于是通用电气从此便焕然一新。他找到的办法
是:六西格玛。
几十年来,只有日本人才给予质量以极大的重
视:他们的产品,像电视和手表,一般都能达到六西格玛
水准。为了与日新月异的日本人相抗衡;一些美国
的公司,以摩托罗拉(其质量水准只有六西格玛)为首,
决定赋予质量为企业发展的首要地位。而这些是发
生在通用电气采取行动之前很久的事。
美国公司在追求高质量方面存在一种优势。日
本的高标准只是应用于诸如精密仪器、汽车,以及
电子设备此类的产品,也就是说,只是应用于生产
领域。日本还未曾将其质量体系集中到改进经营方
法、生产工序上面来。一旦像通用电气这样的美国
公司能够在产品以及生产工序两方面都有所提高,
也许就能够摧毁日本公司在质量上面独占鳌头的地
位。
摩托罗拉成为第一家引入六西格玛理念的美国公司。
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
末90年代初。其结果是发人
深省的:摩托罗拉的产品残次品率大幅度降低,从
4a提高到5.5a,节约了22亿美元。联合信号公司
和得克**仪器公司也采取了六西格玛计划。
到了1994年和1995年初,六西格玛计划这个词汇开
始在通用电气传播。起初,杰克·韦尔奇担心六西格玛计
划违背了他的经营策略,因为:
(1)它要求集中管理。
(2)它要求的报告和标准划一的命名法都使其显
得过分官僚。
(3)它要求特殊的(明确的)一致的措施(办
法)。
韦尔奇对六西格玛的态度是犹豫不定的。有些担心
的,六西格玛行动感觉上完全不同于通力合作这样的通用
电气式的经营思路。通力合作强调打破官僚界限,
推动开放思维,鼓励员工互相学习。通力合作的目
标是减少(如果不能完全消除的话)所有那些会议
和考评,所有的报告和审批。而现在出现了六西格玛,表
面上看来是重新召回了那些考评和监督行为。
他自己手下的员工——特别是生产线上的工人
和工程师们——意识到并且毫不犹豫地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