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缪:谬也。
⑦动:兼言、行而言
⑧世:世世也。
⑨道:兼法则而言。
⑩法:法度也。
则:准则也。
诗:指诗经周颂振鹭篇句。
射:厌恶之意。
【译文】
君临天下有三件重大的事,(识订礼节,制定法度,和考造文字。)能够这三件事都做得对,那就差不多会很少过错了罢!往上讲夏商两朝,礼虽然好,因为年代隔得远,却已无从证实,无从证实,就不容易取信,不容易取信,人民就不肯听从。往下讲,像圣人孔子,德行虽好,却没有天子的尊位,没有尊位,也不容易取信,不容易取信,人民也就不肯听从。所以王者之治道,本之于自身,征之于人民,考之于夏商周三代的制度,都没有谬误,建立之于上天下地之间,能不违背天地的意思,质之于鬼神能没有疑心,那就待到百世以后,再有圣人出来也不会迷惑的了。问之于鬼神,亦无所疑虑,这是知天;等到百世以后,圣人出来也不会有什么疑惑了,这是知人。所以,有德有位的君子,一举动,就可世世为天下的常道;一行事,就可以世世为天下的法度;一开口,就可以世世为天下的准则。时代远了,为后人所仰望,近在现在,不被人家所厌恶。诗周颂振鹭篇有说:“在那边没有人怨恨,在这里没有人厌恶,只希望星晚夜勉力不懈,得永久保持令誉。”有德位的君子,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而能早早有令誉在天下的哩。第三十章仲尼祖述尧舜
仲尼祖述①尧舜,宪章②文、武;上律天时③,下袭水土④。辟⑤如天地之无不持载⑥,无不覆帱⑦;辟如四时之错⑧行,如日月之代⑨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⑩。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注释】
①祖述:言远宗其道而传述之。
②宪章:言取法而又加以阐明也。
③律:法也。
④袭:因也。
⑤辟:譬也。
⑥持载:把持负载也。
⑦覆帱:覆盖遮掩也。
⑧错:循环之意。
⑨代:交替也。
⑩悖;背也。
川流:如小之流。
敦
化:敦厚其化也。
【译文】
孔子远宗(并称述)唐尧舜虞之道,取法(并表彰)文王武王之法;上效法天时上的变化,下依循水土上的相宜。好比天地,没有一样它不执住或不载住,没有一样它不覆住或不盖住;又好比四时的更迭运行,又好比曰月的昼夜交替照明。万物一直生长,而不互相妨害,大道小道一起施行而不互相反背。小德好比川流,以海为归;大德好此天地的化育万物敦笃而变化无方,道便是天地之所以伟大的地方。
第三十一唯天下至圣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①知,足以有临②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③也;齐④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⑤,足以有别也。溥博⑥渊泉⑦,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⑧,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⑨。
【注释】
①睿:精察明敏也。
②临,谓居上而临下也。
③执:执守也。
④齐:敬肃之意。
⑤文理密察:言文章条理,详密明察也。
⑥溥博;普遍而广阔之谓。
⑦渊泉:深远而有本源也。
⑧队:坠也。
⑨配天:言其德之所及,广大如天也。
【译文】
惟有天下至大至高的圣人,足以居上而临下;性情温柔而平和,足以容人而并包;刚直勇毅,足以担任大事而有守;齐庄中正,足以使人肃然而起敬;文理密察,足以条理细密而明辨是非。圣人这五种德性,好比很大很深的泉水,普遍而广大,深远而有源。表现在仪容上:人民没有不恭敬;表现在说话上,人民没有不信仰,表现在行动上,人民没有不欢悦。所以声名洋溢于中国,传布到南蛮和北狄。只要是船和车子能到的地方,人的气力可以通的地方,天所覆盖的,地所载负的,日月所照到的,霜露所降到的,凡是有血气的人,没有一个不尊敬他亲近他,所以说圣人之道之大,是可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