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惜诵:惜,悼惜,痛惜。诵,称述往事。戴震《屈原赋注》:
“诵者,言前事之称。惜诵,悼惜而诵言之也。”另外,王逸
《章句》作\"贪论\"解,朱熹《集注》认为是\"爱惜其言\",汪瑗《集解》言\"谓己叹息而作此篇之文也\"。从文意看,此篇
当是屈原被谗见疏后较早的作品,估计写在《离骚》之前。
②致愍(mǐn):表达内心的忧伤。愍,愁苦,忧伤。
③\"发愤\"句;发愤:发泄怨愤。抒情:此指抒发其愁苦的情
思。
④所:如果。”所非\",犹言\"如果不……\"。一本\"非\"作
“作\"字。
⑤正:通\"证\",作证。一说\"正\"是\"平\"的意思。这两句
说:假如我说的话不忠实,可指苍天作证。
⑥\"令五帝\"句;五帝:指五方之神,即东方太皞、南方炎
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折中:作出公平的判
断。
⑦\"戒六神\"句;戒:告诫,命令。六神:王逸《章句》说是
“六宗之神\",朱熹《集注》具体说是四时、寒暑、日、月、
星、水旱之神。其他,一说指上下四方之神,一说指星、辰、
风伯、雨师、司中、司命,一说指日、月、星、太山、河、
海。与:同\"以\"。向:对。服:事。”向服\",即对证事实。
⑧\"俾山川\"句;俾:使。山川:山川之神。备:备位。御:
侍侯。”备御\"指参与评判,即陪审。
⑨\"命咎繇\"句;咎(gāo)繇(yáo):即皋陶,传为舜时司
法大臣,是法律和监狱的创始人。听直:听取曲直,判明是
非。
⑩\"反离群\"句;反:反而。离群:被众人所排挤。赘(zhuì)
肬(yóu):身上多余的肉瘤,此指多余、累赘。这里说自己竭
忠尽诚以事君,反而为小人所不容,成为孤苦伶仃的人。
“忘儇媚\"句;忘:当是\"亡\"之误字,作\"无\"解。儇
(xuān):轻佻。媚:谄媚。背众:背离众人。此句说:自己不
愿轻佻谄媚而与群不合。
迹:足迹,此作动词用,谓可考其迹,一切行迹可以据实
考核。
相:观察,考察。
“所以\"句;所以证之:用来证明的办法。不远:不须远
求。以上两句说:没有谁比国君更了解臣子的了,用不着远
求别的办法来验证。
“吾谊\"句;谊:通\"义\",指原则、道理。”吾谊\"。我认
为合乎原则的是……。身:自己。
“羌众人\"句;羌:楚地方言,发语词,以下\"羌\"同。
仇:怨恨,憎恨。
“专惟\"句;惟:思。”专惟君\",专心为君王着想。无他:
别无他意。
“又众\"句;众兆:许多人,众人。雠(chóu):同\"仇\",
怨恨。
“壹心\"句;壹心:专心。专一。不豫:不犹豫,不动摇。
不可保:不能保全自己。朱熹《集注》:“不可保,言君若
不察,则必为众人所害也。”
“疾亲\"句;疾:亟,急切。亲君:亲近君侧。
“有招祸\"句;这却成了招惹祸患的途径。
“迷不知\"句;迷:迷惑。宠之门:求得宠幸的门径。
志:知,意料。
“行不群\"句;行不群:行为举止与众不同,即上所言之
“离群\"、\"背众\"。巅越:坠落,跌交,指其政治上的失败。
咍(hāi):嗤笑,楚地方言。
“纷逢\"句;纷:多而乱的样子。逢尤:被责怪。离:遭
受。谤:诽谤。
“謇不\"句;謇:楚地方言,发语词。又闻一多《楚辞校
补》:“謇与蹇产通,犹蹇产也。”蹇产,曲折纠缠。释:解释。
一本\"释\"后无\"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