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清宫①
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②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③
【注释】
①华清宫:宫名。
②十:一作\"千\",均为虚数。这两句说,跑遍江南数千里路,今天我迎着晨风,带着残月来到了华清宫。
③朝元阁:宫名。长杨:宫名。这两句说,朝元阁上面的西风很紧,吹入长杨宫后便变成了雨声。
【解说】
杜常,生卒年不详。北宋神宗无丰时人。卫州人。少是勤奋攻读,曾骑在驴背上读书,不觉撞桑树而落地。曾进士第,累官工部尚书。按:此诗旧俗本误为唐人王建所作。沈德潜选注《唐诗别裁集》改正为杜常。但他又注\"杜常唐未人\"。亦误。
这是作者游览南朝陈后主所建的华清旧宫时有
所感而写的诗。作者从旅游江南,路经金陵(今南京市)到
华清宫说起,然后描绘在华清宫所见的景象。诗中,一提到
江南,诗人便给人展现千里江南的大好风光,可是写到华清宫
对,便又是\"西风急\",风声变了雨声。这种描写使人看到华清
宫的荒凉冷落,也反映了反动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已经走向末日。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①。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断魂:筋力倦怠,神形交瘁的样子。
②酒家:卖酒的人家,酒铺子。
【解说】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唐代京兆人,晚唐诗人中的出色
者,但不拘\"小节\",是其不足处。他的好些诗清丽生动,
寓意深远,至今还为人传诵。
这是一首颇为人们称道的诗。诗的字面不过写清明遇
雨,行人倦怠难行,想寻酒家饮酒避雨,暂为休息,可是偏
不知酒家何处,遇牧童才知酒家在杏花深处。
这么一首诗,人们何以这样喜欢它?因为诗人选择了一
个典型环境,并写出了他的真实,而且抑扬曲折,韵味无
穷。
“清明时节\",诗的开端就使人产生佳节的联想:“佳
节清明桃李笑\",\"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谁知今日的清明却是\"雨纷纷\"这样一个具体环境,这是第
一个曲折。虽然下雨,但清明毕竟是清明,因此路上游(行)
人仍然不少,但又毕竟是雨纷纷的清明,泥泞路滑,游兴既
败,力尽神竭,欲归不可,欲歇无地,把雨给人的困难以
“断魂\"二字加以夸大,这是第二个曲折。正在\"山穷水
尽\"之际,忽逢牧童得知酒家消息,似乎可以避风雨,解饥
渴,稍事休憩了,谁知酒家虽有却又不是近在咫尺,而是遥
遥在望。不过虽然遥遥在望,但希望就在前头,这又是儿番
曲折。句中有曲折,句与句间有曲折,这种曲折反映了客
观事物的矛盾。既有文人雅士的春游情趣,又有他人的狼狈
相;既有艰难的处境,又有胜利在望的喜悦,给人以无穷的
艺术享受。
诗的魅力尤其是在最后一句。几乎一提到清明和酒就自
然地联想到杏花村,以至《红楼梦》中也有\"杏帘在望\"的
话,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诗人把矛盾停留在高
潮处,有酒家但较遥远,可以想见,随牧童手指之处,轻雾蒙
蒙,一簇杏花喷起一团红云,大有\"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
千家散花竹\"的仙境般的美丽,而这美境又是希望之所在,这
该使\"断魂\"的人们多么高兴啊!虽是希望之所在,而现实
却在\"断魂\"中,又正因是\"断魂\"中的希望,这希望就更
加宝贵,更能吸引人。以一句总括全诗,余味无穷,矛盾的
力量就在这里。如果于\"断魂\"之后,按写饮酒休憩之乐,
就味同嚼蜡了。
题邸间壁①
郑会
荼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