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观桃花①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②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③
【注释】
①题目一作《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
君子》。②紫陌:古时称京都的道路为紫陌,此处指长安郊外的
道路。红尘:街上因人行**而尘土飞扬。拂面:扑面。这两句话,长安郊外的道路上,看花回来的人群熙熙攘攘,卷起的尘土,迎着人面扑来(这里含有嘲讽新贵多,趋炎附势的人也极多的意思。)
③玄都观(guàn贯):道教的庙宇叫\"观\",玄都观在唐长城内。桃千树:指桃树极多。刘郎:作者自称。这两句说,玄都观里这么多桃树,都是刘郎云后才栽的(言外之意,暗讽满朝的权贵都是他走后靠谄媚而得宠的)。
【解说】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曾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权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因经常作诗讽刺统治者,多次被降职到边远地方做刺史。由于长期被贬,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吸取民歌营养,因而他写的《竹枝词》、《杨柳枝词》等有浓厚生活气息,接近民歌风格。他的政治讽刺诗,辛辣有力,锋芒毕露。
这是作者被贬为朗州司马,经历了十年贬谪生
活,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召回长安之后,写的一首有名的讽刺
诗。因为这诗\"语涉讥刺\"(《旧唐书·刘禹锡传》),触
怒当权者,同年又被贬往更荒远的连州任刺史。全诗寓讽刺
于叙事写景中,枣义深刻。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①,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注释】
①瑶台:已见《清平乐》注,但此处比喻赵宋王朝。
【解说】
王相注此诗认为\"花影\"是影射宋朝\"新法\",颇有道
理。王安石变法,叫\"新法\"。新法在神宗时开始,神宗死
后,\"新法\"废而党争未息。到宣仁太后死后,\"新法\"又
一度有抬头之势。东坡此诗即以\"花影\"象征新法。句句明
写对花影的态度,暗写对\"新法\"的态度,是这首诗构思的
独特处。
首句写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喻神宗时力主新法,任王
安石为相,而当时保守势力受到打击,引用的多为赞成实行
新法的人,故曰:“重重叠叠\",新旧两党虽几经斗争,因
神宗极力主持,故扫花影的童子,几度去扫也扫不开。呼童
扫花影,设想奇特而又比喻确切。太阳比喻神宗死后废除新
法的新皇帝,太阳方盛,花影潜形,比喻废除新法。而后来
又有抬头的趋势,这个趋势是在宣仁太后死了才出现(古人
习惯以太阳象征皇帝,以月亮象征皇后),所以说\"却教明
月送将来\"。二句以\"刚被\"、\"却教\"相呼应,既显示时
间的短暂,于短暂中突出诗人厌恶花影的感情。
滁州西涧①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②上有黄鹂深树鸣。③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④
【注释】
①滁(chú除)州:令安徽省滁县。西涧:在
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②独:特别。怜:怜惜、喜爱。
幽草:僻静地方生长的青草。这句说,我特别喜爱生长在这幽静山
涧边的青草。⑤黄鹂:即黄莺。这句说,黄莺在树丛深处啼唱。
④**:春天急雨骤下,河水上涨叫**。这两句说,傍晚时,急
雨骤下,河水上涨了,郊野渡口,无人往来,连撑渡的人也不在船上,渡船随着浪潮的激荡,自然而然地横躺在江面上。
【解说】
韦应物,唐代大历年间人。他长于描绘自然景物,风格闲适高远,语言简练,有些诗篇能反映百姓的疾苦和愿望,是中唐成就较大的诗人。
这首诗是描写春天傍晚雨中的景象。作者通过
渲染涧边幽草、深树黄鹂、带雨**、江中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