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20章 千家诗4

第20章 千家诗4

有约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①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②

【注释】

①黄梅时节:梅子成熟的季节,旧历立夏后数天,

叫入梅,约四十多天,这时候多雨,人们往往说是梅雨天。这两句

说,黄梅成熟时,天天下雨,家家闭门不出去,长满青草的池塘里,

到处都是青蛙的叫声。②过夜半:夜已过了一半。灯花:古

时人点蜡作灯,时间久了烛心就凝成硬物,这叫灯花,这两句说,我

约定的朋友,深夜了还不见来,只好一边手拿棋子无聊地敲着桌子,

一边呆看灯花落下来。

【解说】

赵师约,字紫芝,号灵秀,宋代永嘉人。他的诗流于纤弱,但风格清丽。

这是写友人因雨而失约的诗。诗的前两句写山

村梅雨的景象,后两句写主人等待朋友到来的焦急心情。全

诗虽信手写来,但句句相连,语言明畅,情景逼真。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梅子①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②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释】

①梅子:一种味极酸的果子,故古人把调味品总称为

“盐梅\"。

②分绿:窗纱本不是绿色,因芭蕉的绿映于窗纱使窗

纱也成绿色,所以说\"分绿\"。

【解说】

此诗前二句,切初夏之景:梅子入夏而熟,但初夏又没

熟透,看见梅子,似觉梅子的酸味已溅满齿牙,含涎欲滴;芭

蕉的影子映在窗纱之上,好似分出了它们的绿色把窗纱也染

绿了似的,一个\"分\"字是拟人炼字之法,把芭蕉与窗纱不相

干的两件事物联接起来,这样写,显得初夏的幽静中又有活

动感,饶具情味。后二句写初夏睡起之情。用\"无情思\"三

字明写。虽是正面铺陈其事,但前有环境烘托,后有景物渲

染,无情无绪,无可排解的心理,在\"看儿童捉柳花\"句中

更加鲜明地突了出来,柳花并非观赏之物,但儿童捉柳花为

戏天真可爱,从动景中写静寂者百无聊赖的感情,使无长无

幼归于自然率真的境界。

三衢道中①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②小溪泛尽却山行。③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④

【注释】

①三衢(qù渠):三衢山,在今浙江省衢县。②梅子

黄时:梅子黄熟的时候,时间在旧历五月。泛:这里指泛舟。即

坐船。却:再,这里作\"又\"解。这句说,梅子成熟的时候,一

连几天都是晴天。③这句说,坐船到了小溪的尽头,便又改走山路。

④绿阴:绿树成荫。不减:不减少。这两句说,一路上绿树成

荫,还是和来时一样,只是加添了黄莺的几声叫声。

【解说】

曾几,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宋代赣县人。

这诗描写作者在三衢途中所见的初夏景色。诗

中写了梅子、天晴、小溪、山路、绿阴、黄鹂,诗人对这些

景物的描写,都是环绕初夏这个时令着笔的。全诗落笔自

然,有声有色,意境幽美。

即景

朱淑贞

竹摇清影罩幽窗①,两两时禽②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注释】

①罩幽窗:竹影笼罩,窗前幽暗。

②时禽:泛指应时而鸣之鸟。

【解说】

“即景\"指春末夏初之景。前三句景中含情,竹摇清影

而纱窗更幽,好鸟虽鸣却又值夕阳,何况海棠花谢了,连柳絮

也飞完了,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有什么办法呢?只有

让这困人的天气捉弄人罢了,而这困人的天气又正长哩!深

闺无聊,流露出旧社会的妇女,抑郁苦闷而又无可奈何的感

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