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21章 千家诗5

第21章 千家诗5

【注释】

①悄然:忧愁的样子。

②依稀:仿佛、隐隐约约。

【解说】

赵嘏(ɡǔ)字承祐,唐代山阳人,会昌年间进士,官渭

南尉,卒于渭南。

王相注:“此登楼忆旧之诗也\",说得对,但重点还是

伤感的情调。诗以\"悄然\"二字为全篇主干,以\"独\"字为

伏脉。江楼而独上,悄然之一,既二之后,登高望远,江月

荡漾,水天一色,宇宙空阔,谁与同调,\"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悄然之二;又扣紧\"独\"字,既然感到独

游无乐趣,恩故人之心,怀良友之念,便油然而生,何况是

旧地重游,悄然之三;人既不在而偏又风景依稀似去年:看

去年的游踪,睹惊鸿照影的池水,却又是陈迹往事了。物在

而人事全非,悄然之四。独游中寂寞惆怅,没有人可以倾吐

情怀,怎么不悄然神伤呢?

杜甫《登高》诗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之句,有几层\"悲\"意,与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相同。(朱淑贞\"去

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

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也不过是发

“思得同调,不见同调\"之感而已。录于此供读者参考。)

题临安邸①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②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③

【注释】

①邸(dǐ底):旅邸,即客栈。这首诗是题在临安的

一间旅店壁上。②休:停止,结束。这两句说,青山之外还有青

山,高楼之外又有高楼;在西湖边上,整天听歌看舞,沉溺于醉生

梦死的风气,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③暖风:暖洋洋的风。

这里不仅指自然界的风,还隐指当时西湖的靡靡(mí迷)之风。

直:简直。汴州:即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宋朝原来的京

城。这两句说,暖洋洋的风把游人们吹得好象喝了酒,醉醺醺似的,

简直把行都杭州当作京城汴州老家,再也不想恢复失地了。

【解说】

林升,宋代淳熙年间士人(一说此诗作者是林外。林外字岂尘,晋江人。)

北宋灭亡以后,宋高宗赵构为了维持偏安的小

朝廷局面,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建立南宋政权。

他们把北方河山和国家危机丢在一边,在杭州大建亭台楼

阁,听歌看舞,一味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游

览杭州西湖,有感于南宋君臣沉溺于荒唐腐化生活,不图恢

复中原而作。全诗虽然语言浅自,但内容含蓄蕴藉,意在言

外。

晓出净慈①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③红。

【注释】

①净慈:西湖上一座庙宇的名字。

②别样:与平常不同,犹言\"格外\"。

【解说】

这首诗的语句是明白易懂的。诗的妙处在于\"以小见

大\",四句话写出了西湖在特定时令中的美景。诗有四个方

面的内容,六月、早晨、净慈、西湖。要反映这一典型环境

就需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而不能写得多而杂。诗人选取了莲

花这个在盛夏中有代表性的花景,也是西湖实有的事物。全

篇就围绕着这个典型事物来写。

开头以\"毕竟\"二字突出\"六月\"\"西湖\"这一特定的

时间、地点的特定景色,二句以\"风光不与四时同\"承上

句,通过概写,总提一句,以唤起读者注意六月的西湖究竟怎

样不同。下面先从远景写一大片绿色的荷叶远接蓝天的广阔

气象,再从近景写映日荷花,从题目的\"晓出\"二字,能想

见\"初日芙蓉\"特别红艳。十四字显出一幅绿海点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