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25章 千家诗9

第25章 千家诗9

题西林①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②,远近高低③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④,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①西林:指庐山西林寺,晋朝江州刺史陶范所建,宋代改名乾明寺。

②宋代姚宽《西溪丛语》:“南山宣律师《感通录》云:庐山七岭共会于

东,合而成峰,因知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句有自来矣。”侧,侧看

的省略。岭,山岭。峰,高而尖的山头。③远近高低:远近,指不同

的距离;高低,指不同的高度。这句一本作\"远近看山总不同\",意直

而尽,兹不取。④真面目:事物的真相。这里指庐山的全貌。

【解说】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近半百的苏轼自黄州(今湖

北省黄冈县)调到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去做官,诗人取道

江西九江,特地登览了向往已久的庐山。这首诗就是他游

庐山西林寺时题在墙壁上的。

这是一首借景明理的诗作。前两句写游庐山时所见到

的景象,诗人从特定的观察角度表现出庐山**变化、各具

姿态的鲜明形象。后两句抒写了独特感受,说明了一个深

刻的哲理:因角度不同,所以各见一面。而要看清事物,须

跳出局限,远视旁观。否则是无法认识到它的全貌的。寓

哲理于形象之中,而没有空洞的说教,读来并不枯燥乏味。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①(二首)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②,生入瞿塘滟滪关③。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释】

①君山:也称洞庭山,在洞庭湖中,正好对着岳阳楼。②投荒:流放

到偏僻的地区。鬓毛斑:鬓发花白,当时诗人五十七岁。③生入:活

着进入,安全地回来了。瞿塘滟滪(yànyù燕玉)关:瞿塘峡为长江

三峡之一,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往东的一段。中有大石名滟滪

堆,此处水流湍急,船只常常触礁。故民谚云:“滟滪大如马,瞿塘不

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预大如襆,瞿塘不可触。”

【解说】

元符元年(1098),黄庭坚由谪居的黔州(今四川彭水)

再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在近六年当中,诗人流放于巴山

蜀水间,在政治上和精神上都经受了许多磨难。崇宁元年

(1102)一月被赦,他从江陵动身,在回故乡途中,经过巴陵。

二月的一天,登上岳阳楼,在春雨之中,观赏了湖光山色。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就是这时写下的,这两首即景抒怀

之作,表达了诗人流离辗转、九死一生的无限感慨。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叙述的笔墨,从几年前的不幸遭际

说到得以生还。”万死\",是说历经危难,九死一生。”鬓毛

斑\",表明多年坎坷的政治逆境已使自己的鬓发花白。用语

概括凝炼,饱含慨叹。末两句的意思是:在还没有回到江南

家乡,就先登上岳阳楼,面对雨中君山,饱览美景,不免一

笑。在这无言的一笑之中,该蕴含着诗人的多么复杂的感

情啊!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①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②堆里看青山。

【注释】

①绾(wǎn晚)结:盘结。湘娥:湘夫人,古代神话中的女神。洪兴祖《楚

辞补注》引《山海经》,说她的神灵住在君山。②银山:巨大的白浪,

“银山\"与\"青山\"举,设喻新奇,有色彩。

【解说】

前首写初登岳阳楼的感慨,这首则写雨中望君山的美

景。先写风雨中凭栏远眺,只见烟雨迷濛中君山宛如十二

个女子绾着的发髻。但他用湘娥来指代,就使君山染上了

神秘色彩。后两句说,自己深感遗憾的是不能荡舟在波浪

堆山的湖面来看雨中的青山。这样实际已把从水面看君山

的美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