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①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②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③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④
【注释】
①墓田:坟墓。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这两
句说,南边北边的山头上有很多坟墓;到了清明时节家家户户纷纷来扫
墓。②红杜鹃:这里指杜鹃花,因为杜鹃花开时色鲜红。这两句
说,这一天,坟地上烧化的纸钱灰,象白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那红
色的杜鹃花,好似是祭扫人啼哭的血泪染红一样。③这两句说,日
落时,狐狸来到荒冢觅食,晚上便睡在坟墓旁边,人们祭扫回家,已
经把长眠地下的长者完全忘记了,照常和儿女们在灯下说笑聊天。
④九泉:犹言黄泉,即地狱。这两句说,人生一世,应及时行乐,
有酒就应痛饮;不然,死后儿孙们扫墓时洒下的酒,一滴也不会落到
黄泉供你享受!
【解说】
高翥,生卒年不详,南宋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一生隐居不仕。他在\"江湖派\"中是一个有才能的作者。著有《菊石间小集》、《信天巢遗稿》。
这首诗是描述清明节人们扫墓的情景及作者的
感想。诗中虽对清明节的景况写得生动逼真,历历在目,但
是说\"人生有酒须当醉\"的话是不对的,它反映了作者人生
空虚、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这种思想在今天来说更应该加
以批判。
曲江①(二首)
杜甫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②,苑边高冢卧麒麟③。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④此身。
【注释】
①曲江:指长安东南之曲江池。汉武帝时疏广其江,
使曲折似江南广陵之江。唐时更扩建苑囿,周围七里。中
和年间游人如蚁。皇帝对新第进士赐宴于此。一本题为\"曲
并对酒\"。
②翡翠:永鸟名。羽分数色,翠绿可爱,俗呼翠雀。
③麒麟:鹿类的一种,独角。古人以其不常见,放神
化了它,说是不食生物,不践生草的\"仁兽\",并认为它的
出现是一种祥瑞的兆头。这句的麒麟,指坟前雕刻的麒麟
像。
④绊:羁绊、束缚、拴住等意思。
【解说】
首句写春暮,\"一片花飞\"四字,写尽了春老花残形
象。二句写情,用\"风飘万点\"以重复强调残春形象,
再拈出\"正愁人\"三字,则愁可知,有不待\"人言愁,
我始欲愁\"之感。颔联写不必愁,为什么?只要一看这眼
前欲尽之花,则可知韶华易逝,人生几何,故不要怕多饮
酒,应痛饮一醉以解千愁。可是江上小堂空无一人,燕雀在
上面做窠;苑边高冢,只见荒草中倒卧地上的石麒麟,又怎
能不愁?末句又说这种愁是没有理智的表现,如果冷静地想
一下事物的规律,就知道沧海桑田是极自然的,就能乐观,
不会让浮名来束缚自己了。
这首诗也是以不愁来衬托愁,在愁与不愁之间以反复,
回旋的方式来表达,使诗情跌宕多姿。起先是说\"愁\",并
以落红成阵,万点风飘来刻画可愁之愁,使人不得不愁。接
着却推开来写,看这欲尽之花固然可愁,但其实不必愁,以
莫厌酒入唇来表述,于不愁之中仍隐含不能不愁。下面又收
束一笔,再看曲江周围冷落荒凉之况,又怎能不愁。此处暗
写,以景寓情。最后承\"莫厌\"一句,又推开一笔,说不必
愁之理,似乎大彻大悟,大解脱,连浮名也不要了。但诗人
的现实仍在浮名羁绊之中,仍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反复回旋,而于明暗、虚实之中表达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