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贾舍人早朝
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①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②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③
朝罢须裁五色诏,珮声归到凤池头。④
【注释】
①帻(zé责):包头用的巾。鸡人:古时宫中
的卫士,头戴绛帻(用红布包头),夜间守候在宫门,专传鸡唱,报
告天亮,称鸡人。晓:即五更。筹:唱更报晓用的更筹,即
计数的竹片,宫中记筹多用铜片。尚衣:掌管皇帝衣冠的官。
方:才,使。裘:皮衣,这里指皇袍。这两句说,用红布包头
的鸡人报了五更,尚衣官便送上翠云色的皇袍。②九天:这里指
皇帝居住的地方,阊阖:见《打球图》注①。衣冠:这里指
代使节大臣。冕旒(miǎnliú免流):冕即皇冠,旒为冠前
下垂的缀珠。皇帝的冕有十二旒。这里的冕旒指代天子。这两句说,
这时候皇宫里的门户一齐打开了,万国来朝的使臣,俯伏在金阶上
朝拜皇帝。③仙掌:即仙人掌,见林洪《宫词》(其一)注②。
衮(gǔn滚)龙:天子所穿的绣龙礼服。这两句说,旭日的光辉照
到仙人掌上,好象仙人掌在晃动一样;殿上香烟缭绕,皇帝礼服上的
绣龙也好象在烟中滚动的样子。④诏:皇帝的命令,因用五色纸
写,故称五色诏。珮声:珮玉的声音。这两句说,早朝完毕,贾
舍人回到中书省撰写诏书,珮玉的丁冬声,也一直响到中书省里面。
【解说】
这诗和前面两首一样,主要是写早朝时的景
况。诗中虽然写得气象壮丽,音律雄浑,但是它和其他应制诗
一样,总是歌颂封建皇帝。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清代皇帝曾
命大臣书写于养心殿上,表示赞赏。
上元应制
王珪
雪消华月满仙台,万烛当楼宝扇开。
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驾山来①。
镐京春酒②沾周宴,汾水秋风陋汉才③。
一曲升平人尽乐,君王又进紫霞杯④。
【注释】
①六鳌:《庄子》故事:海上有三座神山,下有六条
鳌鱼托着它们。龙伯国为大人国,有一个人去钓鱼,一下把
六条鳌鱼都钓了起来,一齐背上就走了。
②镐京春酒:周武王在镐京宴群臣,诗人歌颂它。
③汾水秋风:汉高祖当皇帝后还故乡,与父老欢宴作
《大风歌》,歌辞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
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④又进紫霞杯:据《侯鲭录》,元祐中王珪作此诗
时,\"是夕以高丽进乐,又添一杯\",则此句不是泛指。
【解说】
王珪,字禹玉,宋代人。元祐年间翰林学士。
这首诗叙照顾皇帝多饮一杯酒的事情,故把重点放在饮
宴上。皇帝有喜庆事多加一餐,或有不幸事减膳,史官就要
记上一笔,所以作应制诗的人是不能忽略这样的\"大\"事
的。
为了以饮宴为重点题材,如何立意,诗人以周武王镐京
赐宴正面歌颂赵宋王朝;又以贬低汉高祖的手法,一反唐人
以汉颂唐的作法,从反面来衬托,歌颂赵宋王朝。诗人开头
一句即写\"华月\"这一节日的特点之一。春雪既消则寒气不
逼人,春月既上则光融大地,何况皇宫内院好比神仙瑶台,
是一片阳和景致。二句点节日主要特点灯烛。顺手引出宴会场
面及皇帝幸临的气氛:高楼之上,万烛煌煌,宝扇双列,皇
帝的仪仗十分隆重。然后写皇帝出场,双凤推车,六鳌托
轮。宴会前的庄严、富丽气象已写够了。下面再转入宴会正
文。这一宴会汉高祖不能相比,只周武王可以媲美。末联用
“尽\"字既点普天同乐,又切高丽进乐事,因而君王快乐人
民也更加快乐。
当然,这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