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怀(三首选一)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①,自嫁黔娄百事乖②。
顾我无衣搜荩箧③,泥他沽酒拔金钗④。
野蔬充膳甘长藿⑤;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⑥。
【注释】
①谢公:本指东晋谢安,他曾任仆射(宰相),这里借指韦夏卿,韦夏卿
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追赠左仆射,社会地位很高。偏怜女;谢安最喜
爱侄女谢道韫。这里以谢道韫借指韦丛。韦丛是韦夏卿的小女儿,最
受父亲的疼爱。②黔娄:春秋时齐国的贫士。乖:不顺利。③荩
箧(jìnqiè进妾):草箱子。这里指衣箱。④泥(nì腻)他:纠缠着
她。泥:软缠。他:指韦丛。⑤充膳:当饭。甘长藿(huò或):甘心
吃豆叶。长藿,豆叶。豆叶枝蔓很长,故称。⑥营奠:设祭。营斋:
指延请僧道做法事为亡妻祈求冥福。
【解说】
贞元十八年(802),元稹二十四岁时与出身于名门望族
的韦丛结婚。婚后生活清苦,但夫妻感情亲密无间。元和
四年(809),韦氏病死,元稹十分感伤,写了不少悼亡诗。
《遣悲怀》三首作于元和六年,也是悼念韦氏的。这是第一
首。首联上句用东晋才女谢道韫的典故说明韦丛深得其父
韦夏卿的偏爱,可见韦丛的高贵身分;下句以贫士黔娄自
比,并以\"百事乖\"总写婚后生活的贫困,下启中间二联。中
间二联围绕乖字展开,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生动描述,表现
出韦丛守苦安贫、怡然自乐的贤淑品德。先说妻子搜箧拔
钗为丈夫添衣沽酒,见出她性格的温婉和对丈夫的关心,以
及恩爱生活的和谐。再写妻子甘心以野菜豆叶充饥、以古
槐落叶当柴而毫无怨尤。以上六句是追怀与韦丛结婚后的
生活情景。尾联对韦丛不能同享今日富贵一事深表惋惜和
憾恨,只好用设斋祭奠的方式聊表对妻子的报答和悼念。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
杜牧
六朝文物②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③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④。
【注释】
①开元寺:建于东晋,初名永安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
寺。水阁:开元寺中临宛溪而建的楼阁。宛溪:一名东溪,在宣州城
东。夹溪:指夹着宛溪的两岸。②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文物:有关以往礼乐典章等方面之事物。③人歌人哭:《礼记·檀
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这里用来指宛溪夹岸人民世
世代代定居于此。④范蠡(lǐ里):《史记·越世家》。”范蠡事越王勾
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
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这二句是说,惆怅的是没有原由见到范蠡,但见五湖之东有参差烟
树。《吴越春秋》卷六《勾践伐吴外传》:范蠡\"乃乘扁舟,出兰江,入五
湖,人莫知其所适。”
【解说】
这首登临述怀之作写于开成三年(838),当时杜牧任宣
州(州治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团练判官。诗人在任职期间,
曾经多次游览开元寺,并作诗为念。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
一篇.
开元寺是六朝时期的建筑,诗篇首联便从这里发端,表
明六朝文物已为陈迹,六代繁华已成过去,但天容云态依然
如故。中间二联转写现实风光:前一联写宛溪人民世世代
代聚居在这飞鸟来去、山色撩人的云水之乡,他们有生的欢
乐,也有死的悲哀;后一联写每当深秋霪雨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