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31章 千家诗15

第31章 千家诗15

,家家帘幕

低垂,有时斜阳晚照楼台,笛声随风飘扬。这四句描写的不

都是眼前景,其中寄寓着诗人丰富的联想。尾联抒写他对

春秋时代越王勾践谋臣范蠡的追慕。范蠡既立下了赫赫的

功业,又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对照自身,不免心情惆怅。字

句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全诗以议

论起,以抒怀结,中间夹有景语。笔意挥洒自如,含蓄有致。

而且对仗精妥,语言工丽。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①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②月明孤影过,长门③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④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⑤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⑥。

【注释】

①金河:即伊克土尔根河,唐代在这一带设立金河县(在今内蒙古自

治区呼和浩特市南)。秋半:旧历八月居三秋之半,\"秋半\"指八月。

②仙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中设置了承露盘,下面有铜铸仙人以掌

承托。这里借指唐代宫殿。③长门:西汉长安宫殿名。这里也代

指唐代宫殿。④胡骑:指回纥骑兵。⑤潇湘:湖南省的潇水和

湘水一带,唐代这个地区比较偏僻。⑥莓(méi梅)苔:一种属蔷薇

科的植物名。

【解说】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回纥贵族南侵,造成北方

人民的流离失所。这时诗人恰见到南征的早雁,因而想起

乱离中的人民,于是以《早雁》为题,写诗以寄感慨。首联点

题\"早雁\"。但这雁是闻弦惊飞、四散哀鸣的早雁。仅仅两

句就把时间、地点、入侵者、受害者都交代清楚了。颔联以

汉喻唐,诗句用长安宫殿上空\"孤影过\"、\"数声来\"渲染气

氛,似有向朝廷哀呼求援之意。颈联指出,因为\"胡骑纷纷

在\",所以这些惊雁不愿再伴随春风飞回北方。言外似说胡

骑侵扰的现状不知将继续多久。尾联说江南尚可存生,劝

慰早雁在这里留住。通首以雁喻人,比喻那些兵乱中的逃

难者,用比兴、象征手法,写得感情真挚,情调凄凉,以完

整的形象和悲凉的意境,寄托着时代的悲哀和对人民的同

情。

九日齐山①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②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③。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④,不用登临恨落晖⑤。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⑥?

【注释】

①齐山:在贵池县东南。②江:指长江,贵池县在长江南岸;涵:包

含,映入:指江水映照着秋天的景色说。③翠微:本指远山的青色,

这里代指齐山。④酩酊(mínɡdǐnɡ瞑顶):大醉的样子。节:读入

声。⑤落晖:落日的余光。这里借指暮年晚景。⑥这句反用故

典。按,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在齐国都城临淄以南),北望齐国说:

“美哉国乎!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罢感伤不已,

泪落沾衣。(《韩诗外传》)说明死生运化之理杳冥难测。杜牧认为齐

景公那样感伤没有必要。

【解说】

会昌四年(844)至会昌六年(846),诗人任池州(今安徽

省贵池县)刺史,本篇当作于这个时期。首联扣题:上句写

景,点明时令,将重阳佳节暗含其中;下句叙事,写登高。中

间二联,处处关合诗题,抒发感慨。”尘世难逢开口笑\",既

表明诗人深谙世情,又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冷酷,人情

的淡薄。既然如此,所以要借九日登临自得其乐。”菊花须

插满头归\"和\"但将酩酊酬佳节\"就写出了诗人的这种达观。

第五句\"酩酊\"照应\"携壶\",\"佳节\"扣住题面\"九日\";第六句

意谓登临时不必为年华老大岁月蹉跎而憾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