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35章 千家诗19

第35章 千家诗19

与人做伴的环境,烘托出诗人

的寥落孤寂之感,使人从这里进一步咀嚼出\"客愁新\"三字

的况味。

终南①望余雪

祖讠永

终南阴岭②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③。

【注释】

①终南:山名,在长安之南。《长安志·万年县》:“终南山在县南五十

里。”②阴岭:指山的北面。山南为阳,山北为阴。③林表:林端。

霁色:雪后(或雨后)初晴,阳光乍露的景色。暮寒:风后暖,雪后寒。

天晚雪晴更觉寒冷,故云。

【解说】

祖讠永,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登开元十二年(724)

进士第。曾与王维游从酬唱,在他仅存的三十六首诗中,山

水闲适之作占相当比重。但他的七律《望蓟门》却写得很浑

壮。

《唐诗纪事》载:“有司试《终南山望余雪》诗,讠永赋云终

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四句,即

纳于有司。或诘之,讠永曰:\'意尽。\'\"按,唐时应试诗限定五言

六韵(即十二句),祖讠永只写两韵(四句)就交卷,说是\"意尽\"

而不肯勉强敷衍完篇,所以传为佳话。这诗题为\"终南望余

雪\",实即\"望终南余雪\"。首二句写望终南山雪,是从长安南

望,故所见只是\"终南阴岭\"。而终南阴岭之秀,全在积雪覆

盖,高出云表,所以说\"积雪浮云端\"。后二句点明题中\"余

雪\"二字。霁色之现于林表,城中之增添暮寒,皆由傍晚雪

晴所致,那么前二句所说的\"积雪\"当即雪晴后的余雪了。

全诗写望余雪,却不用\"余\"字。不但写景,还写了望景增寒

的感受,所以余味无穷。

相思

王维

红豆①生南国,秋来②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③,此物最相思。

【注释】

①红豆:《资暇集》卷下:“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

红豆之异名曲。”《本草纲目》卷三十五:“相思子生岭南……其花似皂

荚,其荚似扁豆,其子大如小豆,半截红色,半截黑色,彼人以嵌首

饰。”②秋来:《全唐诗》、《王右丞集》、《唐诗纪事》皆作\"秋来\",《唐

诗三百首》作\"春来\"。按,红豆花发在春,结实在秋。下云\"多采撷\",

谓至秋采其实也。作\"春来\"也可通。③撷(xié)。读入声,摘取。

【解说】

红豆一名相思子,所以人见红豆辄兴起相思之情。这

诗似是摹拟女子口吻,虽咏红豆,实则借红豆以抒情。诗中。愿君多采撷\"一句,既希望\"君\"能见红豆而相思,同时也表

示自己相思不忘之意。不过,这个意思十分婉曲,到第四句

才正面申说出来,所以很巧妙。此外,第二句用发问语,也

显得自然亲切。这诗写得情味深长,当时曾被于管弦,为梨

园所唱,传诵颇广。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①。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②?

【注释】

①柴扉(fēi非):柴门。②二句变用《楚辞·招隐士》典:“王孙游兮

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原指汉高祖孙淮南王刘安,后来泛指贵族子孙。这里借指被送的友人。

【解说】

南朝谢朓有《王孙游》诗:\"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按,王维此诗全翻谢朓诗意。诗

从送别朋友回来写起,前二句写朋友去后自己掩扉独处的

寂寞之感,后二句写希望与朋友明年再聚。这种期望用探

问语表示出来,活泼亲切,余味不尽,与谢朓诗直抒感叹者

又不同。另外,谢诗用两句描写送别环境、时令,此诗只用

“春草明年绿\"一句,可见精炼。而且明年草绿,又是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