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忧!\"看得出诗人是常常处在这种矛盾之中的。那么为
什么不做官还有这么多顾虑?因为新兴王朝建立之后,要罗
致一些有名人物为之鼓吹休明,巩固他的统治,取得\"圣代
无隐者,英灵尽来归\"的名誉,因此经常有强迫夷齐下首阳
的\"德政\"。所以诗人就害怕遇到这种处境,托言本想为新
兴王朝效力,只是没人推荐,只好罢了。
“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是一直流传的名句。王国
维在《人间词话》中尤亟称道。大约此二语有寄托而无痕
迹:寄苍凉于雄浑,无颓丧之感;此\"秋色\",此\"落晖\"
在人眼前,在人心中,一经拈出,引人产生无穷遐想。
中间写景,首尾抒情,又是一法。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杜甫
其一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静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解说】
旧社会的知识分子,为了生活出路不得不\"朝叩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也就是要作\"帮忙\"与\"帮闲\"(鲁迅先生
语)才有出路。杜甫一生非乐声伎之人,但对携伎宴游亦不
免叨陪末座。然而诗人在这两首诗里却有兴寄讽刺,无伤于
诗人与诗的尊严。
首联落日二字点晚际,轻风浪迟点明纳凉的地点是在池
塘舟中。落日、轻风、微浪、画舫构成一幅画面。颔联承
“放船好\"三字,放船于竹林深处,荷花丛里当然是纳凉
的好地方。颈联写携伎二字,公子调水,佳人把藕切成如
雪一般洁白的藕条。”雪\"字以名词作动词,构成使动式,
上句调冰水,调是形容词,句式亦是使冰水调。表面上四句
话的动词都在第三字,但句型不同,因此不是\"四句一法\"。
船上的人都有事做了,诗人自己呢,正在作诗的构思,不想
诗还未成,雨却来催诗了。”片云\"句把夏天骤雨的情景描
绘得很真切。
诗八句四联,各是一幅图画,暗中以\"雨打游艇\"四字
为纲。重点在末联:雨来了,公子佳人的一切游兴都破坏
了,可见庸人总归是庸人。可是诗人呢?这场雨反而助了诗
兴。这是诗人之所以为诗人,同流而并不合污。用意深远,
结构自然而巧妙。
其二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带愁。
缆侵堤柳系,幔卷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解说】
诗中越女燕姬(少女)都泛指人之美,越女会操舟,燕
赵多佳人。黛乃画眉用的青绿色石头,借以代女人的眉毛。
这首诗专写\"遇雨\"二字,以雨后为结,重点在雨后。尾联
说雨后返船,天气清爽,特地用一\"翻\"字。雨后凉爽自然
之事,诗人下一\"翻\"字,有翻然悔悟之意,暗寓讽谕,言
浪游可恶,归于正路,把时间与精力用于建功立业上,则陂
塘虽在五月,也如九秋一般凉爽。为了表示这个意思,前几
联把雨打筵席及伎女的狼狈写得淋漓尽致,实际包括公子在
内。但诗人避免过份显露,以致故意使颔联\"合掌\"——越
女、燕姬,两句一意。颈联\"缆侵堤柳系,幔卷浪花浮\",
语句矫健合律。这是杜诗专家常说老杜的倒装句法。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②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释】
①题解: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南齐谢朓为宣城太守
时县治后有高斋,一名北楼,后人因称为谢公楼。唐刺史独
孤霖改为叠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