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39章 千家诗23

第39章 千家诗23

生诊断,医生说:“脉

尚温而肠已断。”祜复写一首说:“偶因歌态咏娇,传唱

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宫词\"

非可尽非,祜此诗\"故国\"、\"深宫\"何以就远逊风骚!

宿云门寺阁①

孙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②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③

画壁余鸿雁,纱窗宿斗牛。④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⑤

【注释】

①云门寺:在今浙江省绍兴东山。②香阁:即

云门寺。烟花:此处指烟云和花木。象外:物象以外,此处可

作\"特殊\"、\"特别\"解。这两句说,云门寺就在东山下面,这里

烟云缭绕,花草芳香,可称得是一个很特别的,十分幽雅的地方。

③嶂:此处说形如屏障一样的山。夕:这里作\"昏暗\"解。

幔:室内帐幕或门帘、窗帘等。这两句说,夜里阁上挂上明灯,周

围的万山千嶂显得更加暝暗;卷起帘幔,凉风吹来,这里又象是五湖

里的秋天了。④画壁:即有画的壁。斗牛:二星宿名,又叫

牛斗。”宿斗牛\"是形容云门寺地处高峻。这两句说,白天欣赏阁里的

壁画,不少地方已经模糊不可辨认,但残留着的鸿雁画影还可以看得

清楚;晚上,睡在山房里,那天上的牛斗二星好似挂在纱窗上一样。

⑤这两句说,到了这里好似到天上的路已经很近了,所以在睡梦中也

觉得是在白云上游览一样。

【解说】

这诗是作者南游云门寺阁而作。诗中写了诗人

在云门寺中所见的情景。全诗扣紧题意着力描写寺内寺外、日

间夜晚的景物,这种描写明显地反映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思想。

野望

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徒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牧人驱犊③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④。

【注释】

①皋:水泽、河岸。泛指乡野。

②徙倚:徬徨、徘徊。

③犊:小牛(牛仔),也泛指牛。

④采薇:周武王伐商纣,伯夷、叔齐劝武王不要伐商。

商朝灭亡之后二人不做周的官,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

薇而食以至饿死。后遂为隐居的代词。

【解说】

王绩,字无功,隋末大儒王通之弟。曾为六合丞,嗜洒不

任事,因解去,居东皋,自号东皋子,又号五斗学士。以

《周易》、《老子》置床头,他书罕读也。著有《醉乡记》、

《无心子传》。自作墓志铭。诗人既无心功业,虽当李唐一

统之后,仍不愿出仕,作此诗以见志,以求免害。认为这首

诗有寄托可能不错,但诗人的曲折用意,尚须作进一步的探

索。首句叙事点题。次句抒情写志,见秋色而生感,觉得傍

徨难定行止,在出仕与继续隐居之间矛盾着,出仕违本心,

隐居又恐得罪新朝。故傍徨无定。然而秋天什么景色使诗人

睹物生感呢?颔联与颈联补叙产生这种矛盾心情的秋色。东

皋野望,树树秋色,山山落晖,夕阳照枯枝,一片荒凉景

象,喻隋室之破败灭亡。秋高气爽又正是打猎健儿显身手的

时候,果然牧人驱犊返,猎手取得战功,喻李唐的胜利统

一,社会生活逐步安定。这两联的景,是起\"兴\"之物。首

尾是这起兴之物所引起之情。末联承颈联之事答首联之意。

即新兴的王朝建立了,或出仕或隐居究竟如何抉择?因为新王

朝无援引之人,主动去干谒又可耻(当时人的认识),于是

只好象伯夷、叔齐那样继续隐居了。

“相顾无相识\",这是故意找的借口。辅佐李唐王朝开

基立业的人物中有不少是王通的学生,岂有不识王绩之理。

据诗人《晚年叙志示霍处士正师》诗,\"自有居常乐,谁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