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括为\"化实为虚\",其依据是范唏文《对床夜语》
(卷二)。范文《四虚序》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
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否
则偏于枯瘠,流于轻俗,而不足采矣。”这是说的方法与作
用。接着他又举例说:“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又:“猿
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若猿,若柳,若花,若旦暮,若
风烟,若夜,若年,皆景物也,化而虚之者一字耳。”这是
说化实为虚要善于选择运用谓语。此种化实为虚的方法即古
文家说的\"虚实\",语法家说的\"使动式\"和\"意动式\"。
并不神秘。日色不一定\"冷\",在此典型环境中青松使日
色冷;泉声不皆\"咽\",危石使泉声咽。此为使动用法。前
面岑参《登总持阁》\"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诗人在
特定环境中认为秦岭低,渭川小,是意动用法,都能使情与
景融,自然生动。但下响字不止此一法,亦不限于第三字。
诗的结构:前六句围绕\"不知\"二字写景物的幽深,亦
是香积寺独有的景色。末二句赞
景物的好处,可以习静安禅。
是诗人对此独有景色的独特感情。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①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②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③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④
【注释】
①这两句说,空山里的禹庙,在秋风萧瑟,落日西斜
中分外荒凉。②垂橘柚:浦起龙《读杜心解》说,\"孙莘老云;\'苞
橘柚,驱龙蛇皆禹事。\'\"按:苞橘柚,据《书·禹贡》:“厥苞橘柚。”
这是指把橘柚包裹好进贡。画龙蛇,出自《孟子·滕文公》:“禹
驱龙蛇而放之菹(泽中有水处)。”这两句用的是典故,是古书里
记载大禹的事。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写眼前景物,它是说,荒芜的庭院
里,结满果实的桔柚低垂着,古老的庙殿,壁上有龙蛇的画图。③
这两句说,古庙空荡荡的四周,好象有云气缭绕;大禹所疏通的河
流,江水卷着沙石奔流。④四载:四种交通工具。大禹治水时,
水乘舟,陆乘车,泥乘(春,古代用于泥路上的交通工
具)。山乘樏(léi雷,古代登山工具)。三巴:东汉末年,益州
牧刘彰置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合称三巴,今属四川省。这两句
说,现在能保住三巴,是大禹早就认识到长江难治,地处荒险,所以
乘四载治水,开凿疏通河流,历尽艰辛才得来的。
【解说】
这诗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秋,诗人在忠州游
禹庙时所作。这首诗在写作方法上有很多特点。如首联既写
禹庙地点又写庙外的景象:荒凉的空山,萧瑟的秋风,苍
茫的落日。还未入庙观看,这三种景象就给人带来了一种萧
条、肃杀、庄严的感觉。诗人开头用这样的手法烘托庙的荒
凉是成功的。但是作者并不就此满足,所以在颔联中又变换
了另一种方法,即既写庙内景物,进一步渲染了前联所描写
的气氛,又写了事迹,如\"荒庭\"\"古屋\"\"橘柚\"\"龙
蛇\",它是庙内真实景物,又是夏禹\"苞橘柚\"\"驱龙蛇\"
事迹的运用,这一联真可说起到了一语双关的作用。颈联从
表面看好象是写庙外的远景,其实也是通过写远景来追怀夏
禹开山凿河的事迹。结联由禹庙而追忆到他治水的功劳。全
诗笔触有力,感情强烈,意境沉雄。
秦州杂诗①
杜甫
凤林②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③云峰峻,悬军④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⑤,何时议筑坛⑥。
【注释】
①题解:秦州,今甘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