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①。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②。
【注释】
①二句谓从竹喧知浣女归,见莲动知渔舟下。这里变换句式避免了
与上二句句式重复。②二句意谓任凭众芳凋歇,山中秋景之美仍
然是足以留人。淮南小山《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
久留。”这里反用其意。随意,任意。春芳:春花。歇:花期停止。王
孙;本指王公贵族的后代,这里借指自己。
【解说】
这诗意在刻画初秋傍晚雨后山居景色之美。首联用
“空山\"、\"晚来秋\"点题。次联写松壑清幽的景色,\"明月\"句
承\"晚来秋\",\"清泉\"句承\"新雨后\"。三联写浣女、渔舟于雨
后趁月还家,一切都笼罩在悠闲静谧的气氛里,而且以动态
反衬静态。末联是从上述静美的图画里得出的结论:自管
安心隐居,其他都任其自然。表现恬适的心境。”明月\"二
句是写景名句,后人曾据此作画题识。
汉江①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②,荆门九派通③。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④,波澜
动远空⑤。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⑥。
【注释】
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泛指楚国的边界。三湘:湘水与漓水合,
称漓湘;与蒸水合,称蒸湘;与潇水合,称潇湘,故称\"三湘\"。这里泛指
今湖南省。③荆门:荆门山,在楚、蜀交界处。《通典》:“荆门山……
在今峡州(今属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五十里。”《水经注·江水》:“江水
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象;虎牙
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此二山,楚之西
塞也。”九派:指浔阳(今江西九江)。郭璞《江赋》:“流九派乎浔阳。”
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日;\"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也。”说长江流到浔
阳后,分为九条支流。所以也可用\"九派\"指长江。④此句渭襄阳
郡县象在水边上浮动。浦:水边。⑤此句写水光接天,波光水影摇
撼着远天。⑥二句意渭襄阳风光如同天赐,自己愿留下来与山翁
共醉。山翁:指晋朝山简(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子),曾以征南将
军镇守襄阳,常在习家池(即高阳池)游赏宴饮,每饮必醉。(见《晋
书·山简传》)按,这诗或是诗人与襄阳州郡长官临流泛舟时作,则
“山翁\"或即借指其人。
【解说】
这是流连襄阳风光的诗,写襄阳附近汉江临流泛舟时
所见的壮阔景象。首联从大处落笔,总括这一带汉江的自
然形势:它沟通楚塞、三湘,连接荆门、浔阳。中间两联的写
景最具特色。”江流\"句说水势浩瀚,如流出天地之外;\"山
色\"句说远望荆门山迷濛一片,轮廓不甚分明。不但写得雄
浑壮阔,而且语言精警,耐人玩味。通常律体,五、六句要乘
势转出他意。而这一首却再加\"郡邑\"两句对\"江流\"做具体
描绘,不但无复衍堆砌之感,反觉用笔矫健有力,境界更加
开拓。尾联结出流连风光之意,又切襄阳故实,自然得体。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①,属国过居延②。
征蓬③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④,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⑤,都护在燕然⑥。
【注释】
①单车:谓单人独乘,轻车简从。问边:慰问边地。②此句渭奉使到
居延去。属国:汉代典属国的简称,掌管属国(不改其本国之俗而接受
汉朝管辖的少数民族部落)的官员,这里代指使臣。居延:汉末设县,
在今甘肃省张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