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40章 千家诗24

第40章 千家诗24

西北。③征蓬:被风吹起到处飘泊的蓬草。

④孤烟直:《埤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

斜。”⑤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jì季);司侦

察的骑兵。⑥此句意谓都护正在边塞前线。都护:边疆重镇的军

事长官,这里指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

***境内的杭爱山。东汉车骑将军窦宪战胜匈奴,登燕然山刻石

记功。这里是借喻当时边塞上的胜利。

【解说】

这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其时河西节度副大使

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命出使宣慰将士,并兼河西节度判

官。诗写得意气飞扬,而且给人边塞风光的实感。首联点

题,说奉使单身赴边地慰问将士,并指出目的地——居延。

颔联用\"归雁\"一句点明时令,因为春天北方渐暖,大雁北

归,所以这样说。以\"征蓬\"自比,形象生动,且与\"归雁\"巧

对。颈联写塞外荒漠浑雄景象,逼真传神,字字精当,不可

移易,是千古名句。尾联用极平淡的细节,交代自己才出萧

关,还须继续赶路,与首联照应。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①外,来从楚国②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③流。

月下飞天镜④,云生结海楼⑤。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①荆门:参看王维《汉江临泛》注。②楚国:战国时的楚国地域相

当广,这里主要指今湖北、湖南一带。荆门可说是到楚国的第一站。

③大荒:无边的旷野。④天镜:《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

上天,\"是廋辞隐语。这里只取它的词藻。⑤海楼:海市蜃楼。天

晴无风时,由于大气密度和日光折射,使地面上的景象反映到远处天

空,叫\"海市蜃楼\"。这里用来形容江云的变幻。

【解说】

此诗为李白出蜀之作。按,一般送别诗,皆写作者送别

他人。本诗内容不关送人,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诗中

无送别意,题中二字(指\'送别\')可删,\"唐汝询《唐诗解》亦

疑\"送别\"是衍文,说皆可信。这诗首联即点题\"渡荆门\"。渡

荆门的目的是来楚国一游,所以中间两联就写船过荆门时

所见之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二句说两岸山峦随

平野的出现而尽,四望广漠无垠,天地笼然一气,所以有江

流入大荒的感觉。这确实不同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

峡中景色。颈联点明渡荆门的时间是在破晓,所以看西下

的月影,如飞动着的天镜;东升的早霞,象是空中结成的海

楼。这两联写得恢宏飘洒,是写景名句。而尾联更从江水

生出新意,说自己虽离开了故乡,还仍爱着故乡的水,因为

它不肯和自己分离,要一直护送自己,不管路程有多远。然

而诗人对故乡水的爱抚、体贴,不也正说明他也在恋着故乡

么?诗情缠绵深挚,引人入胜。

夜泊牛渚怀古①

李白

牛渚西江②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③。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④。

明朝挂帆席⑤,枫叶落纷纷。

【注释】

①诗题下原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牛渚:山名,在今安

徽省当涂县西北。山北突入江中,名采石矶。②西江:古人称江西

到南京这一段长江为西江。③空忆句:徒然忆起镇西将军谢尚。因

为他已不在,忆之无益,故曰\"空忆\"。④二句是说,我也象袁宏一

样能诗,然而谢尚却无法听到了。诗人有意把自己和袁宏比较,以抒

发自己身世寂寞的悲哀。能高咏:能咏出绝美的诗。斯人:彼人,指

谢尚。⑤挂帆席:张挂船帆,谓泛舟自适。如《同友人舟行》:“怀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