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楚辞、千家诗、人间词话、诗品 > 第40章 千家诗24

第40章 千家诗24

,月是故乡明④。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⑤。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⑥。

【注释】

①这句是说戍鼓一敲,就要断绝行人往来。表明战时的紧张气氛。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②边秋:边塞的秋天。③这句把\"今夜白

露\"的意思、句法稍加变化,就意境全新了。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白露降。”④这句说故乡的月亮最明,

表达出诗人望月思乡的情怀之切。⑤二句是说,杜甫有弟杜颖、杜

观,皆散在许州、齐州,所以故乡虽然有家,等于无家,想探问死生消

息都办不到。⑥二句是说,平时信都常寄不到,何况是兵荒马乱的

年头,这就更加使人惦念弟兄们的安危。未休兵:战争未停。按,这

年九月,史思明攻陷洛阳和齐、汝、郑、滑四州。

【解说】

这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作。写忆弟之情

全从眼前时势、景物触发出来,所以前两联先用\"戍鼓\"、

“雁声\"、\"露白\"、\"月明\"烘托环境气氛,后两联才直抒忆弟

的情怀。兄弟离散、音信不通,又时值战乱,这是诗人忆弟

的主要原因,与首联照应。

“露从今夜白\"二句,拆开\"白露\"、\"明月\",变寻常叙述

语为情语,就把诗人久立望月、夜露侵衣的情境一一点化出

来。这样,他的浓厚的思乡、忧时、忆弟之情也就更加真切

动人了。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

倒句,则语健而体俊,意亦深稳,如\'露从今夜自,月是故乡

明\'是也。”(《麈史》)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①,君子意如何②?

鸿雁③几时到,江湖秋水多④。

文章憎命达⑤,魑魅喜人过⑥。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⑦。

【注释】

①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当边塞,所以这样说。②这句表现对故

人心情的体贴、关切。君子:谓李白。意:心情。③鸿雁:代指书信。

问鸿雁何时来到,表示盼望故人书信。④这句与杜甫《梦李白》\"江

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诗句意近,表现对李白旅途艰险的担心。

⑤这句是说文章总是和命运作对头。言外之意是,愈是有才气能文

章的人,命运愈不好。换言之,愈是命运不好,才愈能写出好文章,

即\"诗穷而后工\"之意。命达:命好。⑥魑魅(chīmèi吃昧):山

神怪物。句谓山精水怪喜人经过,以便饱食。比喻小人专以伺机残

害君子为得意。⑦二句谓故人理应与屈原的冤魂共话,那么他一

定会投诗给屈原了。按,汉代贾谊遭谗被贬,曾投诗汨罗凭吊屈原,

所以这里也有以李白比贾谊之意。而李白自己也曾以贾谊自比,他

的《放后遇恩不霑》说:“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何时入宣室,更问

洛阳才。”汨(mì密)罗:即汨罗江,在今湖南省,屈原自沉处。

【解说】

这诗是乾元二年(759)秋在秦州作。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参加永王李璘(玄宗第十六子)幕府,被肃宗以\"附逆\"罪

投入浔阳监狱,乾元元年又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次

年赦还。杜甫未听到李白遇赦消息,他深深怀念李白,写成

此诗。首句感秋托兴,从凉风起于天末,不禁怀念起远流南

荒的故人,这才有下句\"君子意如何\"的亲切劳问。颔联承

上,写切盼故人音信,因为他想到年老的故人在流放途中的

颠沛劳顿,所以有一种吉凶未卜的担心。颈联承第四句,从

故人的流徙引出他对故人命运的不平。把李白的文章和他

所处的境遇对照,突出了世道的不公。《文心雕龙·事类》

说过:“正对为易,反对为难。”杜诗这一联可说是\"反对\"的

明显例子,见出他属对的功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