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自答,道出泰山绵延地域之广大。颔联赞美泰山为造
化神秀所聚,所以山北山南,为齐为鲁;一阴一阳,而有昏晓
之异,极写泰山之崇峻。颈联说凝神仰望,则泰山层云,荡
人胸襟;归山鸟影,盘旋天际,须穷尽目力才见。尾联说定
将登上绝顶,是从\"望\"里生出的感想。这感想与王之涣\"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一机杼,既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
怀,同时也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①。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②。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③,双照泪痕干④?
【注释】
①闺中:指妻子。独看:在家中望月怀念征人者只有妻子一人。
②二句是流水对。是说儿女尚小,还不懂怀念身陷长安的父亲,当
然也就不理解母亲望月思亲的心情。遥怜:表现对子女的爱念。
③虚幌(huǎnɡ恍):透明的薄帷。④此句渭夫妻若相聚时,两人共
在明月映照之下,就可转悲为喜了。泪痕干:反衬眼前彼此远隔在两
地看月而各自流泪。
【解说】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幸蜀。翌年七
月,肃宗在灵武(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即位。八月,杜甫从
鄜(fú浮)州(今陕西省鄜县)出发,投奔肃宗。中途被安史
叛军掳到长安,于月夜作此诗。
这是思家之作,却不从自己说起,反倒体贴家人对自己
的思念。一派想象之词,更见出思家之切。纪昀说这首诗:
“入手便摆落现境,纯从对面著笔,蹊径甚别。”(高步瀛《唐
宋诗举要》引)首联应题,设想闺中望月怀远,而最在\"独
看\"二字,以下六句全从此二字演绎出来。颔联承\"独看\"
来,设想儿女尚在天真童稚,未涉世事,还不懂惦念父亲,然
却遭此乱离,念之可惨。颈联遥接并发挥\"独看\",想象细腻,
语丽情悲。结尾以\"双照\"应\"独看\",说明盼见殷切,是正面
抒发思家之情。这诗含意婉曲,令人玩味不尽。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③,家书抵④万金。
白头⑤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⑥。
【注释】
①此句谓国都残破,只有山河尚在;包含着山河依旧,而人事全非的
感慨。②此句谓春天的长安,草木深茂,说明人烟稀少,田园荒芜。
③这句是说,战事从去年一直打到现在,其间连逢两个三月。④抵:
当,值。⑤白头:指白发。⑥这句是说,简直要插不上簪子了。
古代成年男子束发插簪。浑欲:简直要。胜(shēnɡ生):受不住。
【解说】
这诗作于前一首的次年,即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
诗人此时仍陷在长安。诗写长安春天远望时的忧伤。首联
写望中所见,却蕴含极深的感慨,尤其\"在\"、\"深\"二字含意
极为丰富。吴见思《杜诗论文》说:“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
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城春草木深,深字则
荟蔚满目矣。”次联承上,写自己春望的感受:见花开而溅
泪,闻鸟鸣而惊心。这是有感时局急遽变化、恨与家人分别
所产生的特殊心理。《司马温公诗话》说:“花鸟平时可娱之
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三联以\"烽火\"、\"家
书\"补足上联\"感时\"、\"恨别\"之意。末联总括忧愁,而出之
以搔头发短、不能胜簪的生动形象,与题目\"望\"字回映。这
诗字字沈着,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①,边秋②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