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①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②,交交③园屋深。
床敷④每小息,杖屦或幽寻⑤。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⑥。
【注释】
①酬:献赠。②翳(yì义)翳:树木深密的样子。陂(bēi杯)路:园中
有陂塘,故有陂路。③交交:树的枝叶彼此交叉覆盖的样子。④床
敷:指坐卧之铺设。敷:同\"铺\",指所安置的坐具。⑤杖、屦(jǔ
举):手杖、麻鞋。幽寻:探寻幽胜。⑥二句是说,只有北山鸟经过
这里时,才留赠给我好的声音。禽鸟可以娱人,但只有禽鸟为友,仍
不免孤独惆怅。这大概是王安石对当时朝政失望的一种心理反映。
北山,即钟山。南齐周颙曾隐居于此。
【解说】
此即事抒怀之作。半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自旧江
宁县东门(即白下门)至钟山,此为半道,故以半山为名,其
地亦名白塘。王安石筑园宅于此,故晚年自号半山老人。
他后来舍宅为半山报宁禅寺(亦称半山寺),在城中税屋而
居。这诗首联点半山春晚。方回说:“半山诗工密圆妥,不
事奇险,惟此\'春风取花去\'之联乃出奇也。”(《瀛奎律髓》)
风吹花落,固是晚春景象,但说\"取花去\",的确构思奇特,用
拟人手法透露出轻微的伤感。颔联承\"清阴\"铺写,强调环
境的静和深。颈联写游憩,显得闲在、适意。尾联用\"北山
鸟\"做陪衬,\"遗音\"与\"取花\"遥相呼应,在欣慰中寓怅怀,突
出孤寂的心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称其\"寓感愤于冲夷
之中,令人不觉,全由笔妙。”
岁晚
王安石
月映林塘澹,天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小立仔①幽香。
携幼寻新菂②,扶衰坐野航③。
延缘④久未已,岁晚惜流光⑤。
【注释】
①佇:佇立,有赏玩的意思。②菂(dì地):莲子。③扶衰:年幼的
搀扶看老年人。衰:指自己年老。《礼记·王制》:“五十始衰。”野
航:杜甫《南邻》:“野航恰受两三人。”航:两船相并。④延缘:徘徊、
延迟之意。⑤流光:流动的波光,兼指流逝的时光。
【解说】
这诗题曰\"岁晚\",然而诗中所绘乃夏末秋初之景,故疑
“岁晚\"者,是指年岁之晚暮。《离骚》说:“及年岁之未晏兮,
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鸩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这
及时自勉的意思,在王安石的作品中常有所表现。全诗写
月夜在林塘乘凉消遣。首联写自己月夜在林塘消夏,凉爽
的空气里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以下依次写俯窥荷叶的纯
净的绿、佇闻荷花隐隐袭来的香。他虽然年迈,却很有兴致
地携着晚辈们坐船去摘莲蓬。结尾从延缘林塘间忽然想到
光阴的流逝,自然发出应惜时自勉的感叹。李璧的《王荆文
公诗笺注》引《漫叟诗话》,说荆公\"尝作《岁晚》诗,自以比谢
灵运,议者以为然\"。这诗所以仿谢灵运之处,就在通篇写
景,只在最后两句才生出议论或感慨。
倦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①。
荒园有络纬②,虚织竟何成③?
【注释】
①二句是说羁旅情怀徒然清虚(不受外物牵绕),但鬓发还是早就白
了。②络纬:即纺织娘(虫名),它发出的声音象是织布。③虚
织:徒作纺织声却无所成,故曰\"虚织\"。梁庾信《奉和赐曹美人》:“络
纬无机织。”唐孟郊古乐府《杂怨》:“暗蛩有虚织。”
【解说】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