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够禁得住穿成人的衣服,开始学习文字,一定甘心为
写诗而奔走。因此平庸的音节、芜杂的体裁,人人各自认
为可喜。至于使得富家子弟,以作诗不如人为耻,整个早
上在凑合,半夜在吟咏,独自观赏认为精妙,众人看了终于
落入平钝。其次有轻薄的人,讥笑曹植、刘桢的诗古老拙
劣,说鲍照是伏羲以上的人,谢朓诗今古无双。可是效法
鲍照,终于不及\"日中市朝满\";堂习谢朓,拙劣得学到\"黄
鸟度青枝\"。徒然自己抛弃高明,不能参加到诗人这一
流了。
【原文】
观王公扌晋绅之士①,每博论之余②,何尝不以诗为口
实③;随其嗜欲④。商榷不同⑤。淄渑并泛⑥,朱紫相夺⑦,
喧议竞起,准的无依⑧。近彭城刘士章,俊赏之士⑨,疾
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⑩,口陈标榜,其文未遂,
感而作焉。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
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
博奕。
【注释】
①王公扌晋绅之士:亦轻薄之徒者流也。扌晋(jìn晋):插。绅(shēn申)
古之腰带。扌晋绅:插笏版于腰带间。旧时官吏之妆束。引申为官宦之代称。《晋
书·典服志》云:“所谓缙绅之士者,插笏而垂绅带者也。”扌晋,亦作缙。
②博论:犹言高谈阔论。博:宏富、博学。
③口实:谈资、话题。
④嗜(shì是)欲:嗜好、欲望。
⑤商榷(què却):商量、讨论。不同:指对诗之优劣品味相异。
⑥淄(zī资)渑(shénɡ绳)并泛:淄、渑:二水名,均在山东省境
内。旧说二水味异,合流则难辨。并泛:合流。
⑦朱紫相夺:朱为正色,紫为间色,有正邪之别。然二色相近,易于
混淆。《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
之覆邦家者。\'\"夺:侵夺。
⑧喧议竞起,准的无依:谓识浅论杂,无的可依。喧议:杂乱无章之
议论。准的(dì帝):标准。依:依据。
⑨彭城刘士章两句:彭城,今江苏省铜山县。刘士章:刘绘,字士
章。南朝齐著作郎,中庶子。《诗品》列为下品。俊赏之士:杰出的诗歌鉴
赏家。
⑩疾其淆乱两句:谓刘士章痛心世人品诗之淆乱而欲著《诗品》以正
之。疾:厌恶、痛恨。淆乱:混乱。
口陈标榜:口头陈说诗人之品属。标榜:品评的意思。
其文未遂两句:谓刘士章于当世诗人口头已有品评,而其作未遂。
钟嵘有感于此而作《诗品》。遂:成功。
九品论人:东汉以后,社会上有品评人物之风气,共设九品:上上、
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班固《汉书》有《古
今人表》,举古今人物,分为九等。
《七略》裁士:班固《汉书·艺文志》云:“成帝时,诏刘向校经,
传诸子诗赋。向条其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向子歆总群书,
而奏《七略》。故有:《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
《数术略》、《方技略》。”其书已佚,清人有辑本。略:类。此谓品人、品
诗古已有之,今沿袭耳。
校(jiào教)以宾实两句:校:核对、核实。宾实:名实。《庄子·
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值:名实相符谓值。未值:不相当,名不副实。
诗之为技,较尔可知。技:技艺、技巧。较尔:明显的样子。较:
比较。意谓诗以技艺为之,一经比较,便见高下。
殆同博奕(yì亦);殆:大概,庶几。博奕:六博与围棋。古代之
戏具。《论语·阳货》:“不有博弈者乎?”奕、弈通。
【译文】
观察王公和士大夫,往往在广谈博论的余暇,何尝不
用诗作谈话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