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则殊不见然。《赋》中明有:\'虽应而不和\',\'虽和而不悲\',\'虽悲而
不雅\',\'既雅而不艳\'云云,即区分褒贬之征也。”达按:通,谓《文赋》
妙解情理,通论文章之作法。无贬,指未曾涉及作家、作品之品第褒贬。
“虽和而不应\"云云,仍通论文章作法,非属人文之褒贬也。钟说是。无
贬;曾无褒贬。
②李充《翰林》,疏而不切;李充,字弘度,东晋初江夏人。《翰林》:李
充作《翰林论》五十四卷,全书早亡佚,《全晋文》辑录数条。疏:粗也。
不切:不切要、不精当。
③王微《鸿宝》,密而无裁;王微:字景玄,南朝宋诗人。《诗品》入中
品。《隋书·经籍志》载王微著《鸿宝》十卷,书今不传。密而无裁:虽细
密,然于诗人亦无品第裁定。
④颜延论文,精而难晓:颜延之著《庭诰》,其中有论文之语。难晓:
难明。
⑤挚虞《文志》三句:据《隋书·经籍志》:“《文章志》四卷,挚虞
撰。”今已佚。博赡(shàn扇)。博大丰富。知言:《孟子·公孙丑上》云: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何谓知言?曰:詖辞知其所蔽,淫
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知言,指善于分析言辞、文
章。
⑥就谈文体,不显优劣:即上文所谓\"通而无贬。”
⑦谢客集诗,逢诗辄取:据《隋书·经籍志》,谢灵运有《诗集》五十
卷、《诗集抄》十卷、《诗英》九卷。均已亡佚。辄(zhé哲):便、
就。
⑧张(zhì至)《文士》,逢文即书:《隋书·经籍志》载。”《文士传》
五十卷,张隐撰。”隐字疑字之误。其书已佚。书:书写、抄写。
⑨诸英志录三句:谓谢客、张诸人之撰着眼于文章本身,亦无品
第。诸英:几位杰出人士。志录:记录。并义在文:谓诸书之宗旨在于文
章。
⑩嵘今所录五句:谓《诗品》之作,只评五言诗人,然并非限于当今,
而古今五言诗人均集而评焉。网罗:搜罗。
轻欲辨彰清浊两句:谓《诗品》之作,欲显优劣,明利弊,非通而无
贬也。轻:轻率地,自谦之词。辨彰:辨明。彰:彰明。清浊:优劣。掎摭
(jǐzhí己直):指摘。曹植《与杨德祖书》云:“刘季绪才不逮作者,而好诋
诃文章,掎摭利病。”病利:利弊。
凡百二十人:凡:总计。《诗品》上品列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
七十二人,共计一百二十二人。所云百二十人,就其整数言尔。
预此宗流者两句;谓能入品者,均为才士。预:参与,进入。宗流:
流派。此处盖指上、中、下三品。才士:才子。
三品升降,差非定制:嵘意上中下三品或升或降,本无定制,故请寄
知者。按《诗品》中、下二品中人,时有斟酌。如:评张华曰:“今置之中
品,疑弱;处之下科,恨少。在季、孟之间耳。”评郭泰机等五人曰。”吾许其
进,则鲍照、江淹,未足逮止。越居中品,佥曰宜哉。”下品评戴逵曰:“安遭
诗虽嫩弱,有清上之句,裁长补短,袁彦伯之亚乎?”差(chā叉):略、尚。
定制:一定的制度,不可更动的规定。范晔《后汉书·胡广传》:“盖选举因
才,无拘定制。”
方申变裁两句;方:将也。《诗经·秦风·小戎》:“方何为期,胡然我
念之?”朱熹《集传》云:“将以何时为归期乎。”申:表明。变裁:改变裁定。
寄:寄托。知者:知音者。嵘意以为:三品之定,实一家之见,将来有申明
变裁者,则托诸来贤。
【译文】
陆机的《文赋》,通达而没有褒贬;李充的《翰林论》,疏
漏而不贴切;王微的《鸿宝》,细密而没有裁断;颜延之的论
文,精要而难懂;挚虞的《文章志》,详细而丰富,很可以说
是知音。观这几家,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