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品里面,约略按照时代先后排列,不按照优劣来
作次序。又那人已经过去,他的诗能够论定。现在的品
评,不记录活人。组织词句,排列事实,是通常的谈论。像
那经营**的文书,应该利用很多古事;叙述德行,辩驳奏
疏,应该尽量引过去的功业。至于吟诗来抒发感情,何必
也看重用典故?”思君如流水\",既是就眼前所想;\"高台多
悲风\",也只是写所见到的;\"清晨登陇首\",没有典故;\"明
月照积雪\",岂是出于经书史书。观察古今的佳句,多不是
拼凑,借作前人语句,都由于直接描写。颜延之、谢庄的
诗,引用典故更为繁多细密,在那时受他们的影响。所以
大明、泰始年间,作品大概同于抄书。
【原文】
近任昉、王元长等①,词不贵奇,竞须新事②。尔来
作者,寖以成俗③,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
蠹文已甚④。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⑤。词既失高,则宜
加事义⑥,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⑦!
【注释】
①任昉:字彦升,南朝梁文学家。《诗品》列为中品,评曰:“既博物,
动辄用事,所以诗不得奇。”王元长:王融,南朝齐文学家。《诗品》列为
下品。
②词不贵奇,竞须新事:谓作诗不贵新奇,竞相争用新典。竞:争
逐。须:资、用。新事:用典刻意求新。
③尔来作者,寖(jìn近)以成俗:谓近时以来之作者,习以用典为
俗。尔来:近来。寖:渗透,浸入。俗:习俗。
④句无虚语四句:“句无虚语,语无虚字\",谓句句用典,语语用典,义同
宋黄山谷论诗语:“无一字无来处\"。虚语、虚字:没有出处的语、字。拘挛
(luán峦):拘束、拘禁,不自然。补衲:补缀。拘挛补衲:略同《南齐
书·文学传论》所云\"缉事比类,非对不发,博物可嘉,职成拘制。或全
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岖牵引,直为偶说\"之意。蠹(dù杜)文:毒害诗
文。
⑤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谓用事蠹文,自然英旨,了无其人也。自然
英旨:自然清新的精美诗作,指诗之真美。罕值:很少遇到。
⑥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谓诗既失其真美,无妨添加典实。词:指
诗作。高:高明。事义:典故与义理。
⑦虽谢天才三句:言虽无作诗之天才,故以学问为长,亦一途也,
谢:绝、辞别。且:姑且。此为揶擒之词也。
【译文】
近来任昉、王元长
等,文辞不看重奇特,争着运用新事。近来作者,逐渐造成
风俗。遂使句子里没有不用典故的话,话里没有不用典故
的字,拘束拼补,损害文风已经很厉害了。可是诗歌写得
自然精彩的,很少碰到这样的人。文辞既不高明,就应该
加进事实的意义,虽然够不上天才,姑且表示学问,也是一
个理由吧!
【原文】
陆机《文赋》,通而无贬①;李充《翰林》,疏而不
切②;王微《鸿宝》,密而无裁③;颜延论文,精而难
晓④;挚虞《文志》,详而博赡,颇曰知言⑤。观斯数
家,皆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⑥。至于谢客集诗,逢诗辄
取⑦;张《文士》,逢文即书⑧。诸英志录,并义在
文,曾无品第⑨。嵘今所录,止乎五言。虽然,网罗今
古,词文殆集⑩。轻欲辨彰清浊,掎摭病利,凡百二十
人。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至斯三品升降,差非定
制,方申变裁,请寄知者耳。
【注释】
①陆
机《文赋》,通而无贬;李善注《文选》卷十七引臧荣绪《晋书》
云:“(陆)机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故作《文赋》。”许文雨《文论讲疏》
云:“陆机《文赋》,妙解情理,心识文体,自可谓之通矣。但仲伟谓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