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庄子 > 第11章 在宥

第11章 在宥

呢?”孔子回答,说:“我是受天刑罚的人。虽然如此,我将与你共游于方外。”子贡问道:“那怎样才能畅游在方外呢?”孔子回答:“鱼总希望到水里游,人总希望到大道里游。游于水中的鱼,掘地成池以供养;游于道中的人,彷徨无为而心性安静。所以说,鱼在江湖里游则忘记了一切而悠悠哉,人在道中游则忘了一切而逍遥自在。”子贡说:“游于方外而与世俗相异的人是怎样的呢?”孔子回答:“他们就是不同于世人却与大自然相合。所以说,天道把拘于礼仪者当做小人,世俗则认为是君子:世俗认为是君子,天道却认为是小人。”

--

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孟孙才:虚拟人物],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处丧盖鲁国。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壹:语助词,表强调]怪之。”

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吾特与汝,其梦未始觉者邪!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孟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与‘吾之’乎?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且汝梦为鸟而厉[厉:到达]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弌[弌:同“一”]。”

译文:

颜回问孔子,说:“孟孙才的母亲死了,他哭泣时却一滴眼泪都不掉,心里不觉得悲伤,居丧期间也不哀痛。他没有流泪、悲伤、哀痛这三种表现,可是他却以善于居丧的声名享誉整个鲁国。难道真会有无其实而浪得虚名的情况吗?这件事让我实在觉得奇怪。”

孔子说:“孟孙才已尽到了处丧之道,超过了所谓知道丧礼的人,虽然想简化繁复的服丧之礼很难,但他实际上已有所简化了。孟孙才不知道什么是生,不知道什么是死,不知道是活着好,还是死亡好,无法做出选择;顺应地被大道化为他物,对待今后所不能预知的变化也不过这样罢了!况且如今将要变化,又怎么知道不会发生变化呢?现在尚未变化,又怎么知道已经发生变化了呢?只有我和你,恐怕还没从人生的大梦中清醒过来吧!孟孙才看到母亲的尸体不哭,是认为那些死去了的人虽然身体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却无损于他的内心精神。孟孙才是个真正已经觉悟的人,人们哭他也跟着哭,这就是他因世情不能不哭而装出那样子罢了。人们只是在相互交谈中自己把自己称为“我”,又怎么知道我所称述的我一定就是我呢?况且你梦中变成一只鸟,便飞到天上去,你梦中变成一条鱼,便潜入深水之中。不知道现在说话的人是在做梦还是己经清醒过来了呢?心情愉快却笑不出来,真的笑出声来却不是刻意的表现,听任自然的变化,忘却生死变化的忧愁,达到空寂天道同一的境界。”

--

意而子[意而子:虚拟人物]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资:教诲]汝?”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而明言是非’。”

许由曰:“而奚来为轵[而奚来为轵:倒装句,读为“而为奚来轵”,而通“尔”,你。轵,通“只”,语助词]?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途乎?”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其藩。”

许由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黼(fu,三声)黻(fu,二声):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花纹]之观。”意而子曰:“夫无庄[无庄:虚构的古代美人之名,寓含不装饰的意思。传说她闻道之后不再装饰而自忘其美]之失其美,据梁[据梁:虚构的古代勇夫之名,寓含强梁之意]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炉捶之间耳。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吾师乎!吾师乎!齑[齑(ji,一声):碎粉,引申为调和]粉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

译文:

意而子拜访许由。许由说:“尧用什么来教诲你呢?”意而子说:“尧对我说:‘你一定要亲自实行仁义并且明辨是非。’”

许由说:“你怎么还要来我这里呢?尧已经用‘仁义’在你的额上刻下了印记,又用‘是非’割下了你的鼻子,你将凭借什么游处于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