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怨诽:埋怨生不逢时,讥评天下无道],为亢[亢:高,清高]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枯槁:谓毁坏身体。指伯夷、叔齐、鲍焦、介之推之流]赴渊者之所好也。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教诲之人:以教诲世人为己任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就薮泽[薮泽:泛指湖泽草野之间],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湖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吹呴:xu三声,合口用力呼气叫吹,张口慢慢呼气叫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熊经鸟申:像熊那样悬挂于树枝,像鸟那样伸缩其脖颈,也是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寿而已矣;此道引[道引:也叫导引,即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寿考:高寿]者之所好也。
若夫不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澹然:恬淡无心的样子]无极[无极:谓不滞于一偏,即不为亢、为治、为闲、为寿],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故曰,夫恬惔[惔:通“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平:准则]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息心]焉,休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惔矣。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德:自然本性]全而神不亏。
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天行:依乎天理而行],其死也物化[物化:像万物一样蜕然变化而无系念]。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故:巧诈],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不思虑,不豫[豫:通“预”]谋。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其神纯粹,其魂不罢[罢:通“疲”]。虚无恬惔,乃合天德。
故曰,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好恶者,德[德:校释谓当依淮南子作“心”]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一:谓专守玄虚之道]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于:即“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惔之至也;无所于逆
,粹之至也。
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王叔岷据淮南精神训疑“劳”字与下句“劳则”二字衍],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夫有干越[干、越:即干溪、越山,都是出名剑的地方。这里也可以代称吴国、越国]之剑者,柙[柙:通“匣”。用作动词,放在匣子里]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蟠:遍及]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纯素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精通:指身神凝合的妙契程度],合于天伦。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土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译文:
磨砺心志崇尚品行,超脱世俗,高谈阔论,讥评世事无道,为了表现自己清高罢了。这是避居山谷的隐士,毁议世事的人,正是那些因不满现实而情愿毁坏身体或者投水自尽者而喜好的。讲说仁义忠信,恭敬节俭,推辞礼让,为了修身而已。这是以平治天下为己任之士,以教诲世人为己任之人,有时到处游说,有时定居讲学之人所喜好的。宣扬大功,树立大名,用礼仪来划分君臣的秩序,并以此端正和维护上下各级的地位,算是投身治理天下罢了,这样做乃是身居朝廷的人,尊崇国君强大国家的人,正是那些醉心于建立功业开拓疆土的人所一心追求的。隐逸在湖泽草野之间,居住在静谧荒草之间,天天钓鱼消磨时间,算是无为自在罢了,这样做乃是闲游江湖的人,逃避世事的人,闲暇无事的人所一心追求的。调息呼吸,吐故纳新,模仿熊倒挂在树上,像鸟一样展翅飞翔,为了长寿而已。这是从事导气引体的人,修身养性的人,像彭祖那样追求高寿的人所喜好的。
如果不磨砺心志就能高尚,不倡导仁义就能修身,不追求功名而天下自然得到治理,不隐居江湖而得到闲暇,不导气引体而能长寿,没有什么不忘于身外,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得到。心境恬淡虚旷而没有什么偏好,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