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婴稚,识人
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
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
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
为⑩,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
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
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
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
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
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
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
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
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
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听宠,失于
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
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
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
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
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
也。
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
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
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
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
故不亲授耳。”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
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
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
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
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尝
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
大怒,讠句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
皆知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后嫌宰相,遂矫
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
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
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
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
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
灵龟明鉴也。
齐朝有一士在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
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
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
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
不愿汝曹为之。
[注释\\]
①虽:即使。
②中庸之人:中等之材。
③胎教: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到母亲言行的感
化,因而要求孕妇必须慎守礼仪,给胎儿良好的影响,谓之“胎
教”。
④“目不邪视”四句:《大戴礼记·保傅》卢辨注:“大任孕文
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起恶言,故君子谓大任能胎
教也。”
⑤玉版:古刻字的玉片。
⑥金匮:即“金柜”。铜制的柜子。
⑦咳口是:指小儿啼哭、笑闹。
⑧师保:古代担负教导皇室子弟职责的官员。
⑨凡庶:平民百姓。
⑩运为:即云为,即言行。《管子·戒篇》“注:‘云:运也。’”
重:难。
楚:荆条,古时的刑杖。
谕:同“喻”。
艾:草本植物,灸法治病的燃料。
可愿:岂可,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