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一作杨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
都人。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美新》:即
《剧秦美新》,扬雄所作,文中有对王莽新朝****的内容。
李陵: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字少卿。汉名将李广之孙。善
骑射。武帝时,为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贵族,战败投降。后病死匈奴。事
见《史记·李将军传》。世传《李陵答苏武书》,乃后人伪作。
刘歆:西汉末年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目录学家、天文学家。字子骏,
后改名秀,字颖叔。刘向之子。沛(今江苏沛县)人。王莽执政,立古文经
博士,刘歆任“国师”。后谋诛王莽,事泄自杀。事见《汉书·楚元王传》。
傅毅:东汉文学家。字武仲,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章帝
时为兰台令史,和班固等同校内府藏书。他曾依附大将军窦宪为司马。事见
《后汉书·文苑传》。权门:指窦宪。
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他继续完成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其弟班超
上书力辩,得释。后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历二十余年,修成《汉书》,文辞
渊雅,叙事详赡。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
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书未成而卒,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奉汉和帝命续修完
成。颜氏此句谓班固盗窃父史,乃六朝人之偏见,前人多有辨其诬者。
赵元叔:即赵壹,东汉辞赋家。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
《后汉书·文苑传》谓赵壹“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指,屡抵罪,有人救,得免。
作《穷鸟赋》,又作《刺世疾邪赋》,以纾其怨愤。举郡计吏,见司徒袁逢,长
揖而已。”抗竦:高傲,倨傲。
冯敬通:即冯衍,东汉辞赋家。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
南)人。《后汉书·冯衍传》谓冯衍“为曲阳令,诛斩剧贼,当封,以谗毁,
故赏不行。建武末,上疏自陈,犹以前过不用,显宗即位,人多短衍以文过
其实,遂废于家。”摈压:摈弃,压抑。
马季长:即马融,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
西兴平东北)人。《后汉书·马融传》谓马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惩于邓
氏,不敢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
直所羞。”
蔡伯喈:即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见《风操》篇“昔司马长
卿”段注。《后汉书·蔡邕传》:“邕字伯喈,陈留圉人。董卓为司徒,举高第,
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
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收付廷尉治罪,死狱中。”
吴质:三国魏文学家,字季重,济阴(郡治今山东定陶西北)人。建
安中为朝歌长,迁元城令,以文才受知于曹丕。入魏,官振威将军,假节都
督河北诸军事,入为侍中,封列侯。《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引《吴质
别传》谓其“怙威肆行,谥曰丑侯。”
曹植:见《风操》篇“昔侯霸”段注。《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云:“(曹植)善属文,太祖特见宠爱,几为太子者数矣。文帝即位,植与诸
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旨,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
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
杜笃:字季雅,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后汉书·文苑传》
谓其“博学不修小节,不为乡人所礼。居美阳,与令游,数从请托,不谐,颇
相恨。令怨,收笃送京师。”
路粹:后汉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字文蔚,少学于蔡邕。建安
初拜尚书郎。后为军谋祭酒。典记室。孔融有过,曹操使粹为奏,承指数致
孔融罪。融诛,人莫不畏其笔。转秘书令。坐违禁诛。
陈琳:汉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