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
一。
繁(pó皤)钦:汉末文学家。字休伯,颍川(今河南禹县)人。以上
二句本韦仲将语:“休伯都无检格”,“孔璋实自粗疏”。见《三国志·魏书·
王粲传》注引。检格:检正约束。
刘桢:东汉末文学家。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为“建安七
子”之一。《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典略》云:“太子(曹
丕)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太祖(曹操)闻之,乃
收桢,减死输作。”
王粲:汉末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为“建安
七子”之一,与曹植
并称为“曹王”。《文心雕龙·程器》:“仲宣轻脆以躁竞。”
孔融:汉末文学家,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曾任北海相,
时称孔北海。又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职。为人恃才负气。因触怒曹操被杀。曹
丕在《典论·论文》中,曾把他与王粲等六个文学家相提并论,故被列为
“建安七子”之一。祢衡:汉末文学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东
北)人。少有才辩,长于笔札。性刚傲物。因触怒江夏太守黄祖被杀。
杨修:汉末文学家,字德祖。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累世为汉大
官。好学能文,才思敏捷,任丞相曹操主簿。积极为曹植谋画,欲使曹植取
得太子地位。后曹植失宠于曹操,曹操因杨修有智谋,又是袁术之甥,虑有
后患,遂借故杀之。丁廙:三国魏人。字敬礼。少有才姿,博学洽闻,汉
建安中为黄门侍郎,与曹植友善。曹操谓欲立曹植为嗣,丁廙力赞其说。及
文帝继位,丁廙与其兄丁仪皆被杀。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曾
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其人蔑视礼
教,尝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又常醉酒佯狂,以此自保。
嵇康: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与魏室通婚,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为
“竹林七贤”之一。因声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
氏集团,遭钟会构陷,为司马昭所杀。
傅玄: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
曾任司隶校尉、散骑常侍。《晋书·傅玄传》:“武帝受禅,广纳直言,玄及散
骑常侍皇甫陶共掌谏职,俄迁侍中。初玄进陶,及陶入而抵玄以事,玄与陶
争言喧哗,为有司所奏,二人竟坐免官。”
孙楚:西晋文学家。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属山西)人。官至冯翊太
字。《晋书·孙楚传》:“(孙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陵傲,缺乡曲之
誉。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将军事。楚既
负其才气,颇侮易于苞,至则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
构。”
陆机:西晋文学家。字子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太
康末,与弟陆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
称陆平原。《晋书·陆机传》:“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遂委身焉。
太安初,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战于鹿苑,
机军大败。宦人孟玖,谮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牵秀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
犯顺:违背情理,违反正道。
潘岳: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曾任河阳令
著作郎等职。长于诗赋,与陆机齐名。《晋书·潘岳传》:“(潘岳)性轻躁,
趋世利。其母数诮之曰:‘尔当知足,而干没不已乎!’岳终不能改。初,父
为琅邪内史,孙秀为小史给岳,岳恶其为人,数挞辱之。赵王伦辅政,秀为
中书令,遂诬岳及石崇等谋奉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