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记此发肤。”尝见其示儿书云:
儿辈莫愁,人生自有定数,恶滋味尝些也有受用。苦海中未必不是极乐国也。读书孝亲,无遗父母之忧,便是常常聚首矣!何必一堂亲人?我儿千言万语,絮絮叨叨,只是教我回衙,何风云气少,儿女情多?倭贼流毒,多少百姓不得安家,尔老子领兵,不能诛讨。齧氈裹革,此其时也。安能作楚囚对尔等相泣闱闼间耶?
此后时事不知如何,幸而承平,父子享太平之乐,期做好人;不幸而有意外之变,只有臣死忠,妻死节,子死孝,咬定牙关,大家成就一个“是”而已。汝母可以此言告之,不必多话。四月廿四日太仓城西伏书。
——选自《坚瓠集》
【译文】
山西潞安府的任环,号复庵,任苏州同知的时候,抵御倭寇的侵扰,昼夜奋战,他把自己的名字写遍全身上下,说:“战死沙场,是武官的本分。一旦牺牲了,以便让人知道是我的遗体。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双亲啊!”曾见他给儿子的家书说:
儿子们不要为我忧愁,人生祸福都由前定。尝一些艰辛的滋味也是有好处的。苦海之中,未必就不是极乐世界。读书孝顺父母,不给父母增加忧愁,就等于经常会面。何必一家人随时要相聚一堂?我儿说千说万,絮絮叨叨,无非是要我回到苏州官署,堂堂男子汉怎么会如此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倭寇所造成的灾殃,使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无法安居乐业。你父带兵,却不能诛讨。浴血奋战,马革裹尸而还,正是这个时候。岂能像处境窘迫的楚囚一样对着你们在家里哭泣呢?
今后形势不知如何。如果侥幸太平,则你我父子可同享太平之乐,以期望做好人。假若不幸而发生意外的变故,只有作臣子的为忠而死,作妻子的为节而死,作儿子的为孝而死,咬紧牙关,大家成就一个“是”字罢了。可以把这些话告诉你的母亲,其他的话不必多说。
沈守正教子用“五硬”做正直人
【原文】
丈夫遇权门须脚硬;在谏垣须口硬,入史局须手硬;值肤受之愬须心硬;浸润之谮须耳硬。
——选自周在梁《尺牍新钞》
【译文】
大丈夫与权贵打交道,脚根要硬;当谏官,嘴要硬;当史官,手要硬;听到有人在诉说自己的“痛苦”(利害切身的诬告),心要硬;听到有人不断讲别人的坏话,耳要硬。
高攀龙教子要做好人、须寻好友
【原文】
吾人立身天地间,只思量作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作人的道理,不必多言,只看小学便是。依此作去,岂有差失?从古聪明睿智,圣贤豪杰,只于此见得透,下手早,所以其人千古万古,不可磨灭,闻此言不信,便是凡愚,所宜猛省。
作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作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不大便宜。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
言语最要谨慎,交游最要审择。多说一句,不如少说一句;多识一人,不如少识一人。若是贤友,愈多愈好。只恐人才难得,知人实难耳,语云:“要作好人,须寻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又云:“人生丧家亡身,言语占了八分。”皆格言也。
——选自《高子遗书》
【译文】
我们活在人世间,只想着怎样做一个人,这是第一重要的事,其他事都属次要地位的。作人的道理,不必多说,只要看看《小学》这本书就行了。照着书中所说的去作,就不会有错。自古以来那些聪明、通达、明智的人,还有那些圣贤豪杰,对此看得最透彻,做得也早,所以他们名垂千古,永不磨灭。如果听到这些话还不信,那就是平庸、蠢笨的人,应该猛醒悟过来。
作一个好人,从眼前利益来看,得不到什么好处,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却是占了大便宜。作一个不好的人,眼前可以得到一些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必然要吃大亏。自古以来,成功失败都非常明显,如何有人还执迷不悟,那真是可悲!我为子孙说这些真切诚恳的话,切莫草草看过,随便对待。
……
说话一定要谨慎,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慎重选择。多说一句话,不如少说一句话;多认识一个人,不如少认识一个人。当然,如果是才能、德行好的朋友,那就愈多愈好。唯恐人才难得,要了解一个人相当困难。所以俗话说:“要作好人,必须交好朋友。酵母如果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