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高攀龙举德行好的子弟作为勉励,沈火敬介指出不贤的人作为警戒,话虽不一样,但指的是一回事。要避免沈火敬介所告诫的“臭”、“滑”、“硬”,就应当时刻不忘高攀龙的话。知道《诗》、《书》的滋味,就可以避免臭;懂得耕稼的艰难,就可以免于硬;知道名誉、节操的防范,就可以避免于滑。
(五)
子弟年幼的时候,父母老师严格的,以后德行好的多;要求不严格的,多数德行都不好。当然严格的人并不一定事事都做得妥当,不严格的并不一定事事都做得不对。但是有德行和无德行的区分就在这里。严格则督察责罚,恩威并用,使他的身心受约束,一举一动,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不严格则姑息放纵,为所欲为,作恶多端。由此看来,家长用治家之法来管理子弟,作父母的职责不可一日不履行。
纪昀教子的金科玉律
【原文】
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责在尔躬。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义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矫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
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尔宜铭诸肺腑,时时以之教诲三子,虽仅十六字,浑括无穷,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书不一一,容后续告。
——选自《纪晓岚家书》
【译文】
父母有个共同担负教育子女的责任,但我如今旅居北京,家庭教育的责任就落在你一个人身上了。然而妇女心性,偏爱子女的占多数,她们哪里知道不讲原则的爱,反而坑害了子女,教育子女的原则是些什么?简而言之有“四戒”、“四宜”:一不准晚起床,二不准懒惰,三不准奢华,四不准骄傲。既要遵守“四戒”,又须规劝“四宜”:一宜勤学,二宜尊敬老师,三宜爱众,四宜谨慎饮食。以上八条,是教子的不可改变的金科玉律,你要牢牢记在心上,随时用来教育三个儿子。虽然仅仅是十六个字,已全部囊括无遗了,你应该细细领会,子女们的成功立业,都全部在其中了。这封信不一一都谈到,容我以后再继续告诉你。
篇三勤奋敬业
贾昌朝诫子清廉
【原文】
吾见近世以苛剥为才,以守法奉公为不才;以激讦为能,以寡辞慎重为不能。遂使后生辈当官治事,必尚苛暴,开口发言,必高诋訾。市怨贾祸,莫大于此。用是得进者则有之矣,能善终其身,庆及其后者,未之闻也。
……
又见好奢侈者,服玩必华,饮食必珍,非有高资厚禄,则必巧为计划,规取货利,勉称其所欲。一旦以贪污获罪,取终身之耻,其可捄哉。
——选自《戒子通录》
【译文】
我亲眼看见近来人们将苛刻视作有本事的表现,将奉公守法看作没有本事的表现;以能竭力揭别人的短处和阴私为能干,以少说话、慎重办事为无能。这样一来,就使年轻人做官处理事情,习惯于苛刻暴虐。每逢开口说话,必定要厉声诋毁他人,没有比这更加招惹怨恨和祸害了,用此办法得以升官的人也是有的,但能善始善终,幸福能传到后代的人却没有听说过。
……
又见一些奢侈的人,对服饰玩物,必定要追求华丽,对饮食必定要讲究贵重珍奇。如果家中没有很多钱财和优厚的收入,那么必定投机取巧,设法弄钱,拿来供自己挥霍,一旦因贪污获罪,那就成了终身的耻辱,这样还有救吗?
贾昌朝对子孙的“超前教育”
【原文】
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众中语涉朝政得失,人事短长,慎勿容易开口。仕宦之法,清廉为最,听讼务在详审,用法必求宽恕。追呼决讯,不可不慎。吾少时见里巷中有一子弟,被官司呼召,证人詈语,其家父母妻子见吏持牒至门,涕泗不食,至暮放还乃已。是知当官莅事,凡小小追讯,犹使人恐惧若此;况刑戮所加,一有滥谬,伤和气、损阴德莫甚焉。
……
复有喜怒爱恶,专任己意。爱之者变黑为白,又欲置之于青云;恶之者以是为非,又欲挤之于沟壑。遂使小人奔走结附,避毁就誉。或为朋援,或为鹰犬,苟得禄利,略无愧耻。吁,可骇哉!吾愿汝等不厕其间。
——选自《戒子通录》
【译文】
现在教诲你们,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