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力气就能探求到的。然而不是功力很深的话,一生都是难以入境的。对于古体诗,伯昂很有魔气。就你的才气来说,可以先读阮亭所选的韩愈诗,然后上溯到读杜甫的诗,往下读苏轼的诗,就不至于像骑马游玩那样漫无目标了。
姚鼐与从侄孙论书法
【原文】
来书云:欲于古人诗中寻究有得,然后作诗,此意极是。近人每云:作诗不可摹拟。此似高而实欺人之言也。学诗文不摹拟,何由得入?须专摹拟一家已得以后,再易一家。如是数番之后,自能熔铸古人,自成一体。若初学未能逼似,先求脱化,必全无成就,譬如学字,而不临帖可乎?
——选自《惜抱轩全集》
【译文】
来信说:你打算从学习古人诗中探究写作技巧,然后才学作诗。这种想法很好。现在有人常这样说:作诗不能模仿。此话看上去好像要求很高,而实际上却是欺人之谈。学作诗文不模仿,又怎样入门?不过必须专门模仿一家,等模仿有所得以后,再另外模仿一家。这样连续模仿几个人以后,自己就能把古人的作诗技巧熔化,自成一体。如果初学时不能做到逼真,就想丢开不学,这样必然全无成就,就像学字一样,不临摹字帖可以吗?
篇四谦虚处世
范纯仁诫子弟学习宽人与律已
【原文】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译文】
虽是很愚笨的人,责备别人的时候却看得非常清楚;虽是聪明的人,宽容自己却显得很糊涂。如果能够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宽容自己的心去宽容别人,那么,就不用担心不能达到圣贤的境界了。
张英诫子弟终身忍让
【原文】
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老氏以让为宝,左氏曰:“让,德之本也。”处里闬\之间,信世俗之言,不过曰,渐不可长,不过曰,后将更甚,是大不然。人孰无天理良心,是非公道,揆之天道,有满损虚益之义,揆之鬼神,有亏盈福谦之理,自古只闻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未闻忍与让,翻以酿后来之祸患也。欲行忍让之道,先须从小事做起,余曾署刑部事五十日,见天下之大讼大狱,多从极小事起。君子敬小慎微,凡事只从小处了。余行年五十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湾早耳。每思天下事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此生平得力之处。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
——选自《聪训斋语》卷二
【译文】
古人说:“终身让路,损失不了一尺一寸”。老子以让为宝,《左传》说:“让,德之本也。”但一些普通的人,相信世俗的话,不愿忍让,又说,忍让会使对方得寸进尺,还说,忍让会带来更严重的祸害,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人怎么能没有天理良心,是非公道,度量天道,有满招损谦受益的义理,度量鬼神,有亏盈福谦的道理,自古只听说忍让足以消去无穷的灾难、罪悔,没听说忍与让反而造成后来的祸患的。想要实行忍让之道,先须从小事做起,我曾在刑部办事五十天,见天下的大的诉讼官司,大多因极小的事而起。君子谨小慎微,不论什么事都从小处入手。我活到五十开外,有生以来不曾多受小人的欺侮,只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及早转弯!我经常在想,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受点小气,就不至于受大气,吃点小亏,就不至于吃大亏,这是我一生自认为最能干的地方。不论什么事,千万不能光想占便宜,孔子说:“唯利而行,取怨于己。”便宜,天下谁人不想争占?如果我占了便宜,那末众人的怨气就会聚集在我身上;如果我不占便宜,那末众人的怨气就会消失了。所以终身不占便宜,就是终身占了便宜呀!
吴汝纶谕儿凡事忍让
【原文】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孟子曰:“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皆至言也。
——选自《桐城吴先生全书》
【译文】
忍让是治家的美德。难道没有听说孟子“三自反”的名言吗?如果一定要以相争来取胜,那是一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