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诫子“善处”
【原文】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选自《戒子通录》
【译文】
车轮、车辐(凑集在车轮中心圆木毂上的直木)、车盖、车轸(车箱底部四面的横木),都是车上的重要部件,设在车前供人凭倚的轼好象是无所作为的。虽然这样,少了轼,那么我们看见的将不是一辆完整的车子了。轼啊,我就怕你不讲究外在的文采啊。
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车辙行驶的,但是讲到车子的功劳时,却没有辙的份。虽然这样,但车翻马死,灾祸也不会波及到辙。看来这个辙,处于祸福之间而善自处啊。辙啊,我懂得避免灾祸的道理了。
陆游诫子“恭谨”
【原文】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选自《放翁家训》
【译文】
子孙后代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若有这样的人,做父母的应当提高警惕,引以为忧,切不可以麻痹大意。一定要经常地认真地严加管束,叫他们熟读经书和诸子百家的书。教训他们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切莫让他们与轻浮的人来往和相处。能够这样坚持十余午,那么志向和情趣就会自然养成。要不然,发展下去令人忧虑的事情决非一件。我所说的这番话是后人的良药,可以预防他们的过错。各人都要谨慎,不要留下后悔。
张居正诫儿不要骄傲自满
【原文】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居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汝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至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巨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此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得掉鞅文场,夺标艺院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府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第一,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也?己则乖谬,而徒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草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次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示季子懋书》
【译文】
你年幼时就特别聪明,一开始学作文,就懂得窍门。我曾经把你看作一匹小千里马。就是一些熟人同事见到,也都高兴地为我祝贺,说:“你的几个儿子中,这个儿子是最先闻名的。”但从(明神宗)万历元年(即1573年)那次科举考试之后,你忽然沾染上一种狂气,不自量力而一味好古,喜欢表现自己而骄傲自满,这就像燕国人想学赵国的邯郸人走路,到邯郸去,看见赵国人走路的姿势很好看,就跟着人家学,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