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①;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②。
【注释】①不恶:不憎恨。恶,作憎恨解。论语里仁:“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②有礼:能够遵守礼节,无过与不及的意思。
【译文】对待小人,不难做到严厉的地步,而难在不产生憎恨的念头;对待君子,不难做到恭敬的地步,而难在没有过与不及的态度。
【评析】人性本善,任何小人都不是天生而成的,都是后天的环境因素所导致;而且小人随时都有良心谴责的时候,都有想做正人君子的念头。虽然人情大抵憎恶,可是要使小人归向善类,是不应该待之以轻视、憎恨的眼光的。至于做一位君子,是人的本分;面对君子,何必表现过分的恭敬?人们就是由于认为君子是了不起的人物,才使自己离君予的境界有一段距离,其实君子乃是最平常的人。
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宁守浑噩①而黜②聪明,留些正气③还天地;宁谢纷华④而甘⑤澹泊,遗个清名⑥在乾坤⑦。
【注释】①浑噩:即浑浑噩噩、朴直没有机诈的意思。②黜:去、摈除的意思。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咸黜不端以绥定王家。”③正气:光明正直的气概,即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敢问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是集义所生者。”’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④纷华:繁缛之景色。史记礼书:“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⑤甘:顺、遂的意思。左传庄公九年:“管召雠也,顾得而甘心焉。”⑥清名:清白的名声。⑦乾坤:即天地之谓。
【译文】宁愿保持朴直没有机诈的本性,而摈除后天的聪明机巧,以留一点浩然之气还给孕育灵魂的天地;宁愿谢却虚无不能把握的纷华,而甘心于淡泊的生活,以留一些清白的名声还给孕育本性的天地。
【评析】天地万物,都有其构成与存在之理,所以《诗经》上说:“天生臣民,有物有别。”人为万物之一,亦有其所以为人之理;人所以为人之理,称为人性。人有求生之欲,与一般生物相同,而人有能思之心,则为人性之特质;《书经》上说“人为万物之灵”,就是指能思之心,与由此心所发生的思虑并与理性作用而言。故必须理性胜过物欲并指导物欲,才能符合做为一个人的道理。否则,机巧必将促成物欲,纷华必将掩去理性,到头来就会使自己成一个无所不为、无所不取的人。
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降魔①者,先降自心,心伏②,则群魔退听③;驭横④者,先驭此气⑤,气平,则外横不侵⑥。
【注释】①降魔:降抑一切正道之障碍。佛道谓正道之障碍曰魔;乃梵语魔罗之略称,其义为障碍害、破坏;但魔在此亦可解释为不能戒除之习惯、嗜癖。②伏:潜隐的意思。③退听:谓退去听命;在此有不起作用的意思。④驭横:控制不顺理的外物。⑤此气:是说自己的质性。质性、禀赋曰气。⑥侵:干、犯的意思。
【译文】降抑一切正道的障碍,要先降抑受外物干扰的心,心能够潜隐不为所动,那么一切障碍就不起作用;控制不顺情理的事物,要先控制容易浮动的质性,质性能够平静不躁,那么所有外来的横逆就不侵入。
【评析】《六祖坛经》上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又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心是一切行为的主宰,做人必须从持心养性开始。人生有时会处于困窘艰险的地位,或遇到拂逆失败,以及哀痛忿怒的事。这个时候,令人气短,最为难堪,稍一不慎,即致伤身,为终身之恨,而于事情本身,依然毫无禅益。所以,人平常就必须调心理性,不要因眼前情事,攻伐方寸,自戕生命,等到临事才能忍之又忍,反转思之,以保身体,置生死、得失、荣辱等一切世俗思想于胸后。否则,高谈其他道理都是无益的,适足以给人当做笑柄。
种田地须除草艾教弟子严谨交游
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①,谨交游②。若一接近匪人③,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禾④矣。
【注释】①严出入:严格约束出入。出入,出外与入内。②谨交游:注意所交往的朋友。谨,作剑束、严禁解,在此有关心注意的意思;交游,和朋友的往来。③匪人:行为不正的人。匪,非。④嘉禾:大的稻禾。白虎通封禅谕衡讲瑞:“嘉禾生于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