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上说:“大丈夫行为,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陈伯汝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响,无坚不入,锐甲精兵,不能御也。”从上面所引的这两段话中,不难进一步了解君子何以不为富贵名利所动摇,君子何不被造化所主宰,因为人除了血肉之躯外,更有充沛宇宙的精神,这精神所表现出来的节操、志向,可以使人行事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精神才是人类生命的所在,为人应养其精神。
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须退一步
立身
不高①一步立,如尘里振衣②,泥中濯足③,如何超达④?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⑤,如何安乐⑥?
【注释】①高:超出众人。②尘里振衣:在飞尘之中拂拭衣服。振,作拂拭解。③泥中濯足:在泥水里面洗涤双足。濯,洗涤。④超达:超越到达的意思。达,在此指到达所立的目标。⑤羝羊触藩:喻进退两难之意。藩,藩离。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⑥安乐:身安心乐。
【译文】立身于世不能超出常人而立,就如同在飞尘之中拂拭衣服,在泥水里面洗涤双足,哪里能够超越众人,到达所期望的目标。处理世事不能留一步余地去做,就如同飞蛾投向烛火,公羊用角去触藩离,哪里能够使自己的身心感到安乐?
【评析】名利,人之所欲,但“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如果没有远大的眼光,短视近利,欲壑难填,最后即使不因而葬身,也要进退两难。胡达源说:“处事留有余地步,发言留有限包涵;切不可做到十分、说到十分。”这话并不是教人自扫门前雪,同样在告诉人要看清四周,不要毫无考虑地把自己完全挪出去。“弓满则折,月满则缺”,这永远是不变的哲理。最起码,一个人不能认识自己的能力、看清四周的形势,一说起话来,一做起事来,必定不被旁人接受。
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学者要收拾①精神,并归一路②。如修德而留意③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④;读书而寄兴⑤于吟咏风雅⑥,定不深心⑦。
【注释】①收拾:谓对于散乱者收而聚之;在此有集中之意。朱子全书学:“敬莫把做一件事看,只是收拾自家精神,专一在此。”②并归一路:合并在一方面,指专心致志。并、归,俱作合解;路,方面。③留意:注意。④实诣:真实的造诣;学业艺术所至之境地称造诣,略称诣。⑤兴:趣味、兴会、兴头。⑥吟咏风雅:吟咏诗文。诗经上有国风、大雅、小雅,故后人称诗文之事叫风雅。⑦深心:深远的思虑。
【译文】追求学问要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如果修养道德还要去注意事功名誉,一定没有真实的造诣;如果读书把兴趣寄在吟咏诗文上面,一定不会有深远的思虑。
【评析】求学要专心致志,修道要真诚不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道理人人都懂,有不少人也常挂在口中,但实践起来,却不见得容易;读书,诚然是一件很枯躁的事,必须有定力才能学成。至于修道不诚,还要注意功名地位,不只是对本身的一大讽刺,简直是自欺欺人。
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人人有个大慈悲①,维摩屠刽②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③,金屋茅檐④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⑤,当面错过⑥,便咫尺千里⑦矣。
【注释】①大慈悲:谓仁慈的心。慈悲,佛家语。大乘义章:“爱怜名慈,恻怆曰悲。”②维摩屠刽:维摩,即维摩诘,人名,佛在世时之大居士;维摩诘乃梵语,义译曰净名,净者清净无垢之谓,名著名声播之谓。屠刽,指以屠杀牲畜为业及刽子手一类的人。③真趣味:自然的兴趣。④金屋茅檐:金屋,华丽的屋子;茅檐,茅草搭成的房舍。⑤欲闭情封:谓心为物欲所掩,被利欲所闭。情,利欲。礼记坊记:“无解而行情**争。”封,闭的意思。⑥错过:失去、耽误。⑦咫尺千里:即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意思。
【译文】人人都有一颗慈悲的本心,维摩诘和屠夫刽子手的本心并无两样;处处都有一种自然的趣味,华丽的屋宇和茅草搭成的房舍并无差别。但是人心常为物欲所闭私情所封,当时一错过,就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了。
【评析】每个人在刚降临人世时,心地无不洁白无邪,这种共同的本性,要到开始接触周遭环境以后,才有了变化。有不少有感于此的人,就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人染于黑则黑,染于白则白。因此,人在懂事以后,最要小心一念之间的想法,如果一念偏差